课件编号16076857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5次 大小:1173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历史,统编,纲要,中外,必修,2019
  • cover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机的斗争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影响、失败原因;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辛丑条约》的内容、影响。 2.难点: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及失败原因。 【基本线索】 【自主学习】 一、挽救民族危亡 戊戌维新运动 性质 资产阶级维新派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背景 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 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出路; 光绪帝决心变法图强。 过程 序幕:1895.5.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开始:1898.6.11.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失败:1898.9.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杀“戊戌六君子” 措施 意义 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冲击旧式官僚体制。 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建设铁路、发展农工商等。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文化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设京师大学堂、设立新式学堂。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启蒙 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局限 未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宪法等政治主张 失败 原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根本原因); ②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③没有严密的组织; ④把希望寄托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⑤操之过急; ⑥守旧势力强大,措施没有落实,极少官员真正执行。 评价 ①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促进新思想的传播;(爱国、进步、启蒙) ③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官僚体制; ④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 义和团运动 性质 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背景 ①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根本原因) ②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农村引发一系列冲突。 口号 反清复明--“扶清灭洋”--扫清灭洋 经过 义和团运动兴起(19世纪末)高峰(1900年上半年)失败(1900年8月)清政府先剿后抚从“招抚”到“镇压” 中外势力联合镇压八国联军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 八国联军出兵镇压 失败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势力联合剿杀 评价 积极:①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 ②展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③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消极:①没有先进阶级领导; ②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二、民族危机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 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扩大在华利益。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威胁列强在华利益。 概念 时间:1900年6月。 列强:俄、德、法、美、日、奥、意、英。 经过:6月攻陷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北京失陷--慈禧西逃--镇压义和团、和各国议和。 罪行:烧、杀、抢、掠。 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 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最紧迫的要求。 ②俄国: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③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华北大乱,为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东南各省督抚与英、美洽商,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是东南督抚同帝国主义既妥协的产物,也是东南督抚与清廷离心的产物。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力大为削减。武昌起义后各省相继宣告独立。 民族危机加深 《辛丑条约》内容影响政治惩办“首祸诸臣”;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政治控制)经济巨额赔款加剧中国贫困和经济衰败(经济制裁)外交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使馆区”实际成为“国中之国”军事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中国主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