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085332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5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292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7.1+,自由,平等,真谛,格式,教学设计
  • cover
第七课第一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道德与法治 任课教师 ***** 授课时间 课题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与平等 教学难点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教学 目标 1.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2.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 3.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 教学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课 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课 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课 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导入新课 诗词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一些场景加上“自由”一词而显得美好而放松,请你列举几例。 自由人人向往, 陶渊明向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向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庄子向往“ 扶摇直上九万里”。 思考:你所向往的自由是什么呢? 学生用“自由”组词。 诗词导入,增添感染力,引发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探究一:正眼寻自由 探究内容: 你所向往的自由是什么? 生1:能够实现手机自由。?? 生2:疫情结束后能环游世界。?? 生3:有尊严地生活。?? 生4:想说就说。???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1的自由能否实现?如果能够实现会产生什么后果? 引导学生学习: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 师生分析,得到结论: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也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也是对自由的保护。 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向往的自由是什么。 学生思考问题,了解“禁止带手机进课堂”的政策。 通过探讨学生所关注的话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理解到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探究二: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一)承接上一问题,思考生4的自由能否实现,为什么? 展示视频素材:微博大V蜡笔小球的案例。 学生思考问题: 1、网络大v蜡笔小球有没有言论自由权? 2、为什么他会被逮捕? 3、蜡笔小球的行为说明法治对自由有什么作用? 教师继续追问:自由或不自由似乎就是一线之隔。你能找到这条线,你能谈谈你们对这条线的理解吗? (提示:法律对线下的自由有什么作用?对线上的自由又有什么作用?) (二)展示《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游行示威法》相关法律条文。 学生思考:从以上这两部法律中能探讨出自由与法治有什么关系? 由此归纳出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谈一谈对法律这条线的理解。 学生阅读相关法律条文,归纳知识点并在课本上作出标注。 引用时事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关注社会的发展。通过有梯度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探究三:自由的含义 那么真正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以上所学,通过填空的方式,给“自由”下一个定义。 师生进一步分析:“主要”一词说明了什么?自由在法律上体现在哪?归纳出自由的含义。 学生通过填写关键词,理解关键词的方式归纳出自由的含义。 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学生自然得到自由的含义。 探究四:明眼看社会 (一)请6位学生上台,台上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决定是否前进一步,台下学生仔细观察活动过程。 问题1.我出生于天津市并成长至今 2.我能够利用假期外出旅行 3.我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会主动请教老师 4.当我家有事时,父母会和我商量 5.我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开支,不会出现断粮情况 学生感受6 位同学之间的差异,寻找他们的共同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看来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然而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共同之处,就像他们无论出生何处、家庭氛围如何,都同等享有受教育权。放眼社会,你还能感受到哪些同等对待的事例呢? (二)小组活动:寻找社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