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框 守护正义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 八上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正义的内涵及其价值,认同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2.道德修养:通过分享活动和学习,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正义标准评判社会现象,自觉养成正直、勇敢的道德品质。 3.法治观念:通过案例分析、视频解说等,引导学生理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树立通过法律途径实现正义的信心。 4.健全人格: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理解正义的内涵及其价值,形成尊重他人、理性处事、坚守正义底线的健全人格。 5.责任意识: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面对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学会见义智为,主动承担维护正义的责任。 教学重点:理解正义的重要价值及其守护正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守护正义的方法。 要求: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70-74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可用铅笔在对应的地方进行圈点勾划。 时间 :3分钟 问题导学 2、正义的价值? 1、正义的含义? 3、如何守护正义? “正义虽姗姗来迟,但终究会如期而至。” 分析以下哪些是正义行为?哪些是非正义行为?为什么? 帮助他人 赖清德发表台独言论分裂祖国 邯郸三名初中生杀害同学 救死扶伤 中国政府援助巴勒斯坦 以色列屠杀巴勒斯坦人民 生活观察 一个崇尚战争的国家和一个维护和平的国家,哪个更文明? 当看见正在经历危险或者磨难的人们,你会感到难受吗?想施以援手吗?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有良知,有基本的真善美的观念。 议学成果 1.正义的内涵?P70 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②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体现了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价值导向。 ③正义行为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 探究一: 何为值得挺身而出的正义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缩小城乡、区域、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 通过提供经济支持,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为寒门学子提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为失业人员提供经济支持,确保其在失业期间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如支付房租、食品和医疗费用等,避免陷入生活困境,维护社会稳定。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建立国家助学金制度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思考:国家建立和完善上述制度有何意义? ①正义保障人们有尊严地生活。 要求:a.正义要求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 自1993年至2003年,余华英与同伙在贵州、云南、重庆等地流窜作案,共拐卖17名儿童,涉及12个家庭,其中5个家庭更遭受了两次夺子之痛。她的罪行导致众多家庭支离破碎,甚至引发了受害者家庭的沉痛悲剧。 2021年,受害者杨妞花通过短视频寻亲成功,并以惊人的记忆力指认出余华英,推动了警方在2022年将其抓获。 2025年2月28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余华英被依法执行死刑。 ②正义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 正义要求人们明辨是非、爱憎分明、惩恶扬善,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弘扬社会正气;要求人们顾全大局、办事公道、无私无畏,积极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为什么说对余华英的依法严惩,是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2、正义的价值? 笔记区 2.正义的重要性(价值)? ①正义保障人们有尊严地生活。(对个人) ②正义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对社会) ③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 三、如何守护正义 面对非正义行为时,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另一方面要讲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