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6087333
冀人版(2017秋) 五年级下册2.4 露和霜 说课(课件)(共36张PPT+视频)
日期:2025-05-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1210365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PPT+
,
36张
,
课件
,
说课
,
人版
,
下册
(
课件网
) 《露和霜》说播课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 下册第四课 目录 说教材 01 说学情 02 说教学目标 03 说教学重难点 05 说教学过程 06 说板书设计 07 说教法 04 说教学反思 08 第一部分 说 教 材 本课设置了两个探究活动,分别是探究露和霜的形成,通过假设、实验、观察、对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露和霜的形成原因,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在应用与拓展“如何预防霜冻”中,通过辩证思维、头脑风暴、搜集资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如何应对霜灾,使学生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抵御自然灾害的作用。 第二部分 说 学 情 1 知识基础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为本课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五年级学生对于露和霜的现象比较熟悉,但对其形成过程并不熟知,为本课的探究奠定了认知和情感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总结归纳的能力,为本课的探究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础。学生还具备一定与他人合作进行观察、假设和实验探究,并能形成统一观点的能力。 2 认知情感和能力基础 第三部分 教 学 目 说 标 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露和霜的形成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 1.从露、霜和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根据观察、分析,实验、讨论作出关于露和霜形成原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能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能以事实和实验数据为依据作出判断。 2.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于降低霜冻灾害的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 说 教 法 我采用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等教法。整合启发 式、探究式、互动式、体验式等多种方法,促 进学生深度学习。适时追问、及时点拨、激发 学生思维活动。 我的教学思路是:从生活入手观察-合理质疑 —猜想原因—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验证猜想 -得出结论—运用 第五部分 说 重 难 点 1 重点 1.认识露和霜的成因。 2.了解预防霜冻的科技手段的应用及对生活的影响。 2 难点 1.根据先前的探究和生活经验对露和霜的形成原因作出假设。能用科学的语言概括原因。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坚持实验的客观性,交流形成集体观点。 第六部分 教 学 过 说 程 一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烧杯、黑色外壁的金属杯、温度计、冰、水、盐、温度传感器、毛巾等。 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二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以视频引入露的出现,“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引导学生在什么场景见过露,秋天清晨的草地里、秋天公园里的铁丝网上、小区里池塘荷花上、爷爷家种的西红柿上,一摸就是露,凉凉的、晶莹剔透,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去描述。 通过设疑:露就是一滴一滴的小水珠,可是这既没下雨,也没人浇水。小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猜想露的形成原因 三 小组讨论猜测露的形成原因,看看课堂小主人公同学们的表现吧 四 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验 在这个环节,引导同学们观察现象并且自己提出问题,最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答案,同学们充分利用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比如,空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小水珠出现在烧杯外壁,如果在干燥的地方进行这个实验会有什么现象。 最后进行归纳,形成实验方案 五 露的形成实验 通过实验,同学们观察了不同温度下金属杯的现象,出了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温度比较低的金属罐,可以在其表面凝结成小水珠的结论。推导到自然界中露的形成原因,并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概括。 六 引出霜的形成 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素养测评】苏教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基础卷 (含答案)(2025-04-30)
《认识飞行器》课件(18张PPT)(2025-04-30)
冀人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六单元单元试卷(含答案)(2025-04-30)
苏教版六下科学15《多样的生物》知识点和练习题(含答案)(2025-04-30)
【大单元整体教学】4.14《拧螺丝的学问》课时课件(30张PPT)+素材(2025-04-3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