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4.21阳光下的影子练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 是我国古代利用光影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2.一天之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那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 向 移动的。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的影子短,( )的影子长。 A.早晨和傍晚 B.中午 C.傍晚 4.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的影子是 移动的。 5.一天中大树的影子随太阳的 和 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太阳是从东→南→西,大树的影子刚好相反,是从 → → 。 6.如图所示,将铅笔做的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放在阳光下。一天中铅笔影子的 、 都要发生变化。 7.根据科学课上测量结果,大致画出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角。 9:00 12:00 15:00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8.一天早晨,小亮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度为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这棵小树的影子,会发现影子的长度 5米。(填写“大于”、“小于”、“等于”) 9.制作日晷的操作步骤: ①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 的观察纸,在纸板上 。 ②根据太阳的 。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存平地上。 ③在纸板的中心, 立上小短杆。 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 。每次记录时,要标上 。 ⑤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的 。 10.古人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叫 。 11.当太阳在 边时,你的影子在西边;当太阳在你的前面时,你的影子一定在你的 面。 12.制作日晷 制作步骤: ①在硬纸板上画出一个圆形,剪下并在上面标上 ,作为晷面。 ②将晷面固定在水平底盘上,使晷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与当地的纬度相同。 ③将一根长吸管垂直插入晷面中心,作为 。 ④将制成的日晷面向 摆放。就可以通过日晷测量 了。 二、判断题 13.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规律是:长-短-短 ( ) 1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正午时最长。 ( ) 15.正午时物体在阳光下没有影子。( ) 16.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中午影子比较短。( ) 17.晷面与赤道而平行,所以叫赤道式日晷。( ) 18.日晷是古代人们发明的一种计时工具。( ) 三、单选题 19.(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A.望远镜 B.日晷 C.指南针 D.不确定 20.同一天中的下列时间, 物体的影子最短的是:( ) A.下午4时 B.上午9时 C.下午1时 21.古代人们用日晷来计时的原理是( ) A.物体的影子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指南针的影子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2.小兰同学用自制的日晷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下表是她记录的影子变化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时间(时)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影子长度(厘米) 60 35 22 11 6 11 22 35 60 A.决定同一物体影子长短的是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B.从表中发现,12时影子最短;16时以后,物体的影子将小于60厘米 C.一天中从早晨到傍晚,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23.一天上午9点,小明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4米,那么上午8点时大树的影子( )。 A.小于4米 B.等于4米 C.大于4米 24.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长的变化规律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25.以下哪种是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 )。 A.日晷 B.地动仪 C.指南针 26.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短的时候是在( )。 A.早晨 B.傍晚 C.正午 27.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 )。 A.从东到西,长一短一长 B.从西到东,长一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