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20295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核心素养卷(无答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2090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 cover
第一单元核心素养卷 时 间:40分钟 积累与运用 一、认真抄写下面的字,注意书写速度。(3分) 凌晨三点外婆就赤着脚下床,然后开始佝偻着腰紧张而麻利地忙着。 ———斯妤 二、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字词。(10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là bā( )就是年。一zhǎ yǎn( ),除夕到,大人小孩fèn wài( )忙。做年菜,包jiǎo zi ( ),贴春联,灯火tōng xiāo( )不jiàn duàn( )。cǎi huì( )的灯笼挂门前,男女老少笑开颜。bǐcǐ( ) hè( )年xiào yíng yíng( ),来年生活比蜜甜。 三、选择。(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搅和(jiǎo) 骡马(lèi) 肿胀(zhǒng) 掺和(chān) B.哭泣(qì) 恰好(qià) 正月(zhēng) 染缸(gāng) C.栖息(xī) 浓稠(chóu) 熬粥(zhōu) 五侯(hóu) D.大蒜(suàn) 吞咽(yān) 截然(jié) 荔枝(lì)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傍晚) B.纤纤擢素手。(伸出) C.脉脉不得语。(相视无言的样子) D.中庭地白树栖鸦。(厅堂、堂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的春节》中作者详写了腊八、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中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是铺开全面来写的 B.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停顿是正确的 C.《腊八粥》写了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体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甜蜜 D.文章的详写和略写,是根据读者的阅读目的或阅读习惯决定的 四、词句段运用。(10分) 1.读句子,比较加点词语,说一说你的发现,并仿写。(6分)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1)我的发现: 。(2分) (2)仿写: (4分) 2.根据情境,给习俗选择对应的寓意。(4分) A.心灵手巧 B.步步高升 C.幸福团圆 D.年年有余 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每个习俗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过年吃鱼,寓意 ;七夕节女孩儿穿针引线,寓意 ;中秋节吃月饼,寓意 ;重阳节除了登高外,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寓意 。 五、日积月累。(6分) 1.日暮汉宫传蜡烛, 。 2. ,泣涕零如雨。 ,相去复几许。 3. ,不知秋思落谁家。 4.东东沉迷网络游戏,我用诗句“ , ”来劝他。 阅读与欣赏 六、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9分) 材料一:中秋节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祭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大约在唐代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唐宋时期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表现对丰收、幸福的期盼,是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二: 阳关曲·中秋月①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②清寒③,银汉④无声转玉盘⑤。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①阳关曲 ·中秋月:苏轼与其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写下这首小词。小词题为“中秋月”,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②溢:充满。③清寒:寒气。④银汉:银河。⑤玉盘:指月亮。 1.下列表述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主要介绍的内容是中秋节的历史发展 B.在我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C.“银汉无声转玉盘”一句,作者用“玉盘”作比,写出了月亮的冰清玉洁 D.《阳关曲·中秋月》中苏轼写出了兄弟间团圆的喜悦,期盼以后每年都能团圆 2.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关于中秋节的导图。(4分) 3.你的家乡在中秋有哪些习俗 试着写一写。(2分) 中国人过年 中国人过年讲究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总是离不开一个红字:大红的灯笼点起来,大红的鞭炮放起来,大红的中国结挂起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