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不只是面团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劳动观念: 熟悉制作面塑的步骤,培养创新意识,初步感知创作的快乐与成就感。 2、劳动能力: 能使用工具完成劳动任务,能在劳动实践中提高智力和创造力。 3、劳动习惯与品质: 能养成安全规范、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塑造协作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品质。 4、劳动精神: 通过持续性劳动实践,培养创新、奋斗、不怕困难、追究卓越的劳动精神。 课程目录 目 录 1 趣味引入 2 课堂讲解 3 劳动之窗 4 劳动之行 5 综合活动 6 总结与实践 1 趣味引入 趣味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食都是用什么做的吗? 趣味引入 对喽,它们都是用面粉揉成面团做成的。面团如果染上颜色,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面塑呢?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面塑吗?让我们一起去探秘吧。 趣味引入 同学们,你看这个有着像花朵一样造型的面食制品,是不是非常的漂亮,像不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花馍”。“花馍”是我国民间一种面塑品,这么精美的花馍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让我们去夏之江的家里看一看她的外婆是怎么制作花馍的吧。 见多识广 1.把面团揪成三小块。 2.把面团多揉几遍搓圆了。 3.把面团压扁。 1 2 3 见多识广 4.一层面皮一层红枣地往上边叠着放。 5.最后一层叠好后,用这个小梳子给它梳妆一下,弄个造型。 4 5 见多识广 面塑俗称捏面人,花馍是面塑中较为简单的一个种类,请你想一想,如果用面团捏“唐僧师徒”中你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应该怎么做呢? 2 劳动之识 准备好工具:面粉、糯米粉、石蜡、食用色素、制作工具、铁丝、木棍、报纸等 备一备 劳动之识 1.先将糯米粉、面粉、石蜡、蜂蜜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水制成面团,再往里边揉进食用色素,使面团具有各种鲜艳的颜色。 这一步,同学们可以让大人帮自己完成。 劳动之识 2.用铁丝扭出人物的整体构架,接着用报纸一层地裹出面人的基础形态。这一步决定了你做出的小人是高还是矮,是坐着还是站着。 劳动之识 3.揪出一小块面团,搓出头的形状,将它暂时固定在木棍的一头,然后用小工具,刻、画出小人的脸。做好后,把它们跟身体粘合在一起。 这一步一定要小心,要有耐心慢慢地做,不然一个用力过度,就捏歪了小人的脸了。 劳动之识 4.头部做好后,给小人做出手、脚、然后给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 看一看 看,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面塑作品是不是很惹人喜爱呢? 考一考 面塑起源于什么,如今又是怎么发展的? 山西面食花样繁多,人们不仅把面食当做一日三餐主食,还精心用面粉塑造出各式各样的“面花”,表达内心的精神世界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这就是山西面塑,堪称“可以食用的艺术品”。兴盛于民间,流传至今天。 考一考 面塑起源于什么,如今又是怎么发展的? 山西面塑兴盛于民间,流传至民间,面塑形式、用途、色彩都与当地民俗活动、民俗风情紧密联系并发展变化着。它们大多出自家庭妇女之手,山西城乡大部分家庭妇女都会捏制,而且普遍都会捏制多种造型,由于是自做自用,尽管水平不一,并不影响食用,而后延续到城市,发展到通过非食用的,防腐、防干裂、易存放的配比特点,用艺人灵巧的双手,捏制出精细的、生动的、有故事情节的、有文化内涵的纯观赏意义的面塑艺术品。 考一考 面塑起源于什么,如今又是怎么发展的? 在晋北,雕塑之都大同的刘先生(餐霸面塑)小时候就看着妈妈蒸花馍,到现在依然在研发制作,形成独到的制作手法。他对山西面塑情有独钟,“过去绝大多数的山西民间面塑只是一种被装饰过的食品。那时候逢年过节或谁家有事都是村民帮忙一起做,婚丧嫁娶、婴儿满月、老人祝寿,都要捏制作为馈赠礼物,这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的民间活动,在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