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我国的漫画家丰子恺曾说:人生应该有三层楼,底楼住物质,二楼住精神,三楼住灵魂。 法国的雨果也认为,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生活。 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追求一种高品质的人生境界。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约翰·杜威。 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 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 据说在西方大学中,凡开设中国哲学课程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 是第一本必读之书。百年之前,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知有西方学术;迄今为止,外国人因有冯友兰而知中国哲学。所以,若要说起20世纪中国哲学,是不能不谈到哲学大师冯友兰的。 其学问总结为“三史释古今,六书记贞元。”三史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指《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 冯家在中国可谓是名门望族,书香门弟。其女宗璞,为当代著名女作家,另外其胞弟冯景兰为中国当代著名地质学家,其胞妹冯沅君为现代著名女作家,学者等。 哲学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是世界几大类型的传统哲学之一。它致力于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别重视哲学与伦理的联系。 中国哲学以本民族特有的理论思维形式表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过程,如此曲折地反映中国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 解 题 人生的境界 人 生: 人的生命和生活。 境 界: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 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但从晋唐以后,译佛经者却给它赋予了一种特定的含义。佛教有所谓“六境”说法,是指基于六根之官能与六尘之接触,然后由六识所产生的一种意识活动的状态。由此可知,在佛学中,所谓“境界”,主要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由此引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深浅称为境界的高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学术随笔、议论性散文。文章从哲学的角度,逐层深入地阐述了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提出了提升人生境界的途径。 第一自然段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第一自然段分析 1.什么是“人生境界” 析:他做各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