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8951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212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 cover
教材分析:《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 ,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 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 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3、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4、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5、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教学重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2、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教学难点: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谆谆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二、自主学习汇报(一)、关于庄子;(二)、关于《庄子》;(三)、字词;(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推荐给大家)(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二)、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三)、字词:请学生把自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到黑板上。(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这一专题此时无须讲透,可视学生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深浅度。三、自学《惠子相梁》投影出示自学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归纳相关文言现象;把握故事的寓意。教师参考:1、课文直译:见参考译文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句式方面:如省略句、倒装句“惠子相梁”,应为“惠子相于梁”,即“惠子在梁相”。词语方面:如“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这一环节可以结合直译予以关注。)3、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四、合作探究: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都必须珍视。示例: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2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五、布置作业1、积累字词(课后练习二);2、直译第一则故事。3、课后练习三:做好出演课本剧的准备。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比较分析;拓展阅读。一、导入 回顾上节课学习流程,提出本课时的学习要求。二、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一)投影出示自学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