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97767

2.5 实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高二物理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共18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7682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人教,18张,一册,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课件网) 05.实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秒表 2.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 1.计算法:测量单摆的摆长和周期,可以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要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图像法:测出多组数据作T2-l图象或者l-T2图象,利用斜率求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 细线(不少于1m)、小铁球、铁架台(连铁夹)、毫米刻度尺、游标卡尺、秒表 四.实验步骤 1.在细线与小球连接制成单摆,然后固定在桌边的铁架台上 2.用米尺量出线长L,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d,则单摆的摆长为l=L+d/2. 3.让单摆小幅摆动,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30次全振动(或50次)所用的时间,并计算周期T。 4. 改变摆长多做几次并记录数据 5. 利用摆长l和周期T代入公式 求出g或者作图利用斜率求出g 五.注意事项 1.细线不可伸缩,且质量要轻(不能用橡皮筋,麻绳) 2.小球用小铁球,体积小,质量大(不能用木球) 3.摆长要固定,单摆上端要用铁夹夹住(不能绕在铁夹上) 4.摆角要小(一般不超过10度) 5.应该让小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不能形成圆锥摆) 6.测细线长应该悬挂小球时测量(不能放水平桌面测量) 7.注意读数精度(测量细线应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小球直径用游标卡尺) 8.测量周期应该从平衡位置计时,按下秒表时数0,一次全振动后才数1 ……(不能从两侧最高点计时) 9.秒表不需要估读(高中不需要估读的仪器:秒表,游标卡尺,电阻箱) 六.机械秒表的读数 1.按钮功能: 开始,结束,复位 2.表盘构造: 内侧表盘与外侧表盘 3.工作原理: 内侧表盘:反映分针读数t1,转一周是15分钟,每1大格为1分钟,分成前后两部分,指针在1~2之间t1=1分,指针在2~3之间t1=2分,以此类推…… 外侧表盘:反映秒针读数t2,转一周是30s,转两周为60s,每大格为1秒钟,分成10小格,读到0.1s,不需要估读。若分针在前半部分,秒针为0~30.0s,若分针在后半部分,秒针为30.0~60.0s。 4.读数公式:t= 分针读数(t1)+秒针读数(t2),例如:2分38.2秒,12.3秒…… 七.数据处理 1.计算法: 实验次数 细线长L n次全振动时间t 周期T 代入公式算出g g的平均值 1 2 3 七.数据处理 2.图象法: 作出l -T2图象或者T2 - l图象,算出图像的斜率,从而求出重力加速度g。 八.误差分析 ①本实验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悬点是否固定,是单摆还是复摆,球、线是否符合要求,振动是圆锥摆还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振动,以及测量哪段长度作为摆长等等。只要注意了上面这些方面,就可以使系统误差减小到远小于偶然误差而忽略不计的程度. ②本实验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即单摆周期)的测量上.因此,要注意测准时间(周期)。要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不能多记或漏记振动次数。为了减小偶然误差,应进行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 ③本实验中长度(摆线长、摆球的直径)的测量值,读数读到毫米位即可(即使用卡尺测摆球直径也只需读到毫米位)。时间的测量中,停表读数的有效数字的末位在“秒”的十分位即可。 例1.某同学测定的g的数值比当地公认值大,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 A.摆球质量太大了; B.量摆长时从悬点量到球的最下端; C.摆角太大了(摆角仍小于10°); D.计算摆长时忘记把小球半径加进去; E.摆球不是在竖直平面内做简谐振动,而是做圆锥摆运动; F.计算周期时,将(n-1)次全振动误记为n次全振动. BEF 例2.为了提高周期的测量精度,下列哪些做法是可取的( ) A.用秒表直接测量一次全振动的时间; B.用秒表测30至50次全振动的时间,计算出平均周期; C.在平衡位置启动停表和结束计时; D.在最大位移处启动停表和结束计时; E.用秒表测100次全振动时间,计算平均周期; F.在平衡位置启动停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