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山水画法》微课教学设计 姓 名 皮臣普 学 校 宜良县常家庄小学 学 科 美术 年 级 六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章 节 六年级下册 微课名称及时长 中国画———山水画法微课视频、时长:8分50秒 录制工具及方法 课件 适用对象 六年级 设计思路及亮点 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国画的笔墨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山水画绘画技法画出山石、树木、点景的简单形象,并能完成一幅山水小品画。 2、教学难点: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学中、远的画面关系和笔墨方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美丽的山水风景,观察山石的造型结构和纹理特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学习历代画家是怎样用笔法和墨色来创作自己的画作。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山水画绘画技法画出山石、树木、点景的简单形象,并能完成一幅山水小品画。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学中、远的画面关系和笔墨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国画的笔墨情趣。养成热爱中国画、热爱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课前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欣赏美丽的山水风景,观察山石的造型结构和纹理特点,并且拍摄一些照片留作素材。 2.思考:这些山水风景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创作一幅山水画小品?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欣赏祖国风景的影像,倾听讲解介绍,了解祖国的风景名胜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欣赏历代名家名作,倾听讲解介绍,了解我国山水画的绘画风格和特点。 【学习任务三】观察历代画家的作品,了解山水画艺术语言。 【学习任务四】了解山水画中留白、点景、构图的处理方法。 【学习任务五】教师课堂示范、讲解山石组合、树木组合、树叶点染等。 【学习任务六】完成创作。 (1)观赏风景素材,谈一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画的山水画法。孔夫子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远观得其势,近观得其质。 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宛如海上起伏的波涛,汹涌澎湃,雄伟壮丽。朦胧的远山,在缥缈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几笔淡墨,抹在天边。山豪迈、山也俊秀。 河流多姿,有的活泼,飞奔而下,像奔腾的骏马。有的平静,荡漾着轻柔的涟漪,像微风中拂动的丝绸。 欣赏了这么多美景,同学们对祖国的自然风光都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如何用笔法和墨色,来表现我们所看到的景物呢? (2)思考,用怎样的笔法和墨色表现山石树木和流水? (3)向历代画家学习山水画知识。 画家们也向自然学习,寻找和总结出各种山石的画法。 例如,宋代画家米芾,用大小浓淡、疏密变化的墨点来表现。元代画家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运用了粗细、干湿、浓淡不同的线条来进行表现。近代画家张大千,擅长运用泼墨、泼彩的方法来进行表现。 了解山水画中留白、点景、构图的处理方法。 那么,除了在山水画中应用这些方法以外,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山水画中适当的留白,可以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会增加这幅作品的整体意境。其次,点景也是山水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生动的体现出中国山水画,可观、可赏、可居、可游的情趣。 在中国山水画空间表现方面,北宋画家郭熙曾提出《三远法》, 即高远、深远、平远。以散点透视为主。构图时大致可以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欣赏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也欣赏了历代画家表现大自然的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应用水墨工具,画一幅山水小品。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山石树木的表现,画面需要有层次感,还要适当的添加点景。 教师课堂示范、讲解山石组合、树木组合、树叶点染等。 为了方便同学们完成作品,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做一下,山石组合的示范、树木组合的示范、还有树叶点染的示范。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山石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