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考托物言志作文指导课 一、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 “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二、捕捉“物”的形 所选之物的外形有很多特点,但一定要捕捉住“物”外形的典型特点进行特写,写细致,写生动。如资料选文《感悟花开花落》“一束火红在天边燃烧,绚烂的,浓烈的,似火,似霞。繁花飞絮木棉风,花儿朵朵向上,排列有序,追求着光和热,无论黄昏,无论暴雨,都从未停止自己的脚步。 三、挖掘出“物”的内在的“神” 写作中既要捕捉住“物”的外在的“形”,更要挖掘出“物”的内在的“神”,要在对物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中,自然挖掘出物的精神。在处理手法上,可以是让读者在描写的文字中感受出来,也可以在描写之中用简炼的文字表现出来。 如:茅盾笔下的白杨,作为一个具体的物来说,枝、叶、根、本可供描写的角度很多,作者只抓住了枝干笔直“决不旁逸斜出”这一特征,勾勒出白杨质朴无华的外形,突出了白杨挺拔伟岸的气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北方农民的崇敬赞美之情。 四、“物”与“志”的有机结合 “言志”与“托物”不能割裂游离,二者在文中浑然天成,要力避人为附会的斧凿之痕。文中所言之志,应是所托之物固有特征给读者的自然启示,因而,决不能架空游离于物外,随意引申,牵强生发。 三、常见立意举例 1.红叶、菊花:描写红叶、菊花霜凌之后叶更红、花更艳、人更爱。拟人化地表现人生经历艰辛苦寒是一种丰富,一种收获,一种精神财富。 2.老树:描写老树饱经风雨雷电的考验,历经沧桑岁月,目睹世事变化。人格化地表现承受艰苦生活环境磨炼的人,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强大的生命力,宽容的处事态度,饱满的精神世界。 3.仙人掌:描写仙人掌不择环境,只要有泥土,哪怕再贫瘠的泥土也能生根长大。拟人化地表现旺盛的生命力,鼓励有志青年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不怕艰苦,顽强奋斗。 4.无名花:描写无名小花繁盛艳丽,竞相开放,争奇斗娇。一改文学作品歌颂明星、名人、将军、功臣,而拟人化的讴歌不知名不起眼的小民百姓的朴实、正直、敦厚的美德。 5.溪流:描写溪流冲过各种艰难险阻,百折不回,奔向江河。人格化地表现某种永往直前、追求不息的性格。 6.星空:描写繁星闪烁,星光璀灿。象征祖国群星灿烂,象征性地表现当今时代人才辈出,明星闪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激励青年一代积聚知识、智慧、力量,脱颖而出,辉耀天空。 五、语言要求 (1)诗化语言,绘画语言,浓淡相宜,饱含感情, 含蓄深刻。 (2)描物状形、特点的语言是全文关键点,要占有一定的篇幅,而议论、抒情性的点题语言宜少,适可即止。 (3)文中要有自己的经历与遭遇叙述。 例文:《我愿成为石缝里的草》 春天,万物复苏,窗外的树木吐露嫩芽,鲜花舒展身姿,一切都生机勃勃,连石缝里的那棵草都兴致勃勃地抬起头来享受阳光的轻抚。 第一次和它相遇,是个闷热的午后。灼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仿佛要把一切融化,刺眼的阳光让人无法直视,只觉燥热难耐。我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在校园里,身上要冒烟似的。阳光肆意地炙烤着我的每一寸皮肤和每一根发丝,像是在拷问我,这次的英语考试为什么又失利了? 我羞愧地挪着步子。其实,我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考试之前那毫无章法的复习,怎么会获得一个好成绩呢?或许我应该早有些自知之明,这个科目实在是我的短板,不仅仅没有天赋,甚至是一窍不通。或许我应该干脆早点放弃英语。 我继续郁闷地向前走,余光中瞥见了一抹嫩绿色。我好奇地走近,只见灰色石板交接处,几块大小不一的碎石中间,是一棵挺立的小草。我不由得蹲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