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36311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80675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秋思,课件,23张
  • cover
(课件网)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有这样一首元曲,凡是接触过一点古 代文学的人,几乎都能够背诵。文人雅士 更是由衷地喜爱,称之为“千古绝句”, 奉之为“秋思之祖”。国学大师王国维盛 赞它“纯属天籁”。它就是《天净沙·秋思》。今天我就来学习这首元曲,看看它 妙在何处。 1、了解作者及元曲的文学常识。 2、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元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感悟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学习目标 写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曲。 元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 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 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 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就是戏 剧,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种。小令是单个的 曲子。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天净沙·秋思》则属于小 令。 文体知识 元曲 天净沙 · 秋思 曲牌名 目 题目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即“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秋”是特定季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的内容。 文题解说 水 墨 中 国 天净沙·秋思 曲牌名 思绪 秋思之祖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时间 深秋凄凉之感 对比,乐景写哀情,一幅温馨恬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以马写人(自身写照),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画面 实写 白描 动静结合 手法 “古道西风瘦马”,何为“瘦马”?马为何而瘦? 瘦字写出了路途之遥远,但作者这里是以马自比,马瘦人更瘦。马都很难再忍受背井离乡的飘泊之苦,骑在它背上的人就更无法坚持了。 合作探究 小桥流水人家 ①乐景写哀情、对比、动静结合的手法②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③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④同时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赏 前三句的情调氛围有何异同?在文中有何作用? 第一句是萧瑟秋景,黯然凄凉的气氛,衬托旅人内心的悲哀;第二句的三景则是安谧,明净,反衬游子的羁旅之苦;第三句三景破败,荒凉,衬托出天涯游子的内心孤独凄苦之情。 第一、三句色彩情调一样,都是哀景,正面衬托游子的哀愁;第二句则为乐景,反衬游子的哀愁。 合作探究 前三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没有提到过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有力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做了有力的铺垫。 这是寄情于物的写法。 合作探究 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游子思乡的特点时间,和前面的“昏”照应 全曲之眼,“断肠人”指的是游子 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合作探究 简要分析“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表达作用。 合作探究 直抒胸臆,卒章显志,“断肠人在天涯”直接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的孤苦寂寞的思乡之情。 主旨 动静结合、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深秋晚景图,描绘了凄凉、萧瑟、荒凉、破败的景色特点,抒发了飘零异地游子的羁旅之苦以及孤苦寂寞和思乡之情。(怀才不遇) 全曲除最后一句外,其他全是景语。 《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在主旨方面有何异同? 《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都抒发了游子的乡愁,但作者流露的情绪不完全一致。《次北固山下》描写诗人在船上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他乡热切思念家乡、思念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