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二年级上册《如果我是他(她)》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二年级上册的第十三课,主题为《如果我是他(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感和需求,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感和需求。 b.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c. 培养同理心,增强沟通能力。 2. 能力目标: a. 能够描述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b. 能够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c. 能够通过沟通满足他人的需求。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 教学重点: a. 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2. 教学难点: a. 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b. 引导学生通过沟通满足他人的需求。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为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但对于换位思考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过程和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a. 准备一张图片或讲述一个小故事,描述一个孩子因为家里搬迁而离开了原来的学校和朋友。 b. 引导学生思考,换位思考一下这个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是什么,为什么他可能会感到伤心和孤独。 2. 概念讲解 a. 引导学生回顾导入部分的情境,并让他们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b. 解释“换位思考”的概念,告诉学生换位思考意味着将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c.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换位思考的重要性,比如如果自己是那个孩子,会希望得到朋友的关心和支持。 3. 小组活动 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故事或情境,比如一个小孩遭遇了失败或者失去了宠物。 b. 学生根据所选小故事或情境,分角色进行换位思考,讨论每个角色的感受和需求。例如,如果是那个小孩,他可能会感到伤心、失望或者孤独,他的需求可能是被安慰、被理解和被陪伴。 c.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满足每个角色的需求。例如,他们可以提出给那个小孩送一份礼物、陪伴他一起做喜欢的事情等。 4. 角色扮演 a. 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表演他们所讨论的情境。 b. 角色扮演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了解扮演不同角色的感受和需求。例如,扮演那个小孩的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扮演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如何满足他的需求。 5. 情感分享 a.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换位思考和关心他人的经历。例如,他们可以分享自己在帮助朋友解决问题时的体验。 b. 引导学生讨论通过换位思考和关心他人可以带来的积极影响,比如建立更好的友谊关系、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等。 6. 课堂总结 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换位思考和同理心的重要性。 b.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多换位思考,并提醒他们通过沟通满足他人的需求。 六、板书设计: 如果我是他(她)》 如果我是他(她) - 换位思考 - 同理心 - 沟通满足需求 ```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感和需求,还培养了他们的换位思考能力、同理心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中积极参与,通过具体的例子更好地理解了课堂内容。课后的情感分享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经历,加深了他们对换位思考和关心他人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