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线段的比较与作法 第2课时 线段的作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理解线段的和差的意义; 3.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两条线段的和与差; 4.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会用刻度尺二等分一条线段; 5.会进行有关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使用直尺和圆规进行尺规作图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线段的和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线段的作法及和差的概念. 【教学难点】 会进行有关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如图,从宾馆A出发去景点B有A→C →B, A →D →B两条道路.你有哪些方法判别哪条路更近些?如果工具只有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呢?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对于合理的回答及时提出表扬. 二、新知探究 1.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的线段 【例1】已知线段a(如下图),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 画法:(1)用直尺任意作一条射线AC; (2)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取AB=a; 线段AB就是与线段a相等的线段. 2.线段的和与差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的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和,那么这条线段就叫做另两条线段的和;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差,那么这条线段就叫做另两条线段的差.两条线段的和或差仍是一条线段. 3.用尺规作两条线段的和与差 【例2】已知:线段m、n(如图) . 求作:线段AC,使AC=m+n. 作法:(1)作直线AM; (2)在直线AM上截取线段AB=m,再在AB的延长线上截取线段BC=n. 则线段AC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例3】已知:线段m、n,且m>n(如图). 求作:线段AC,使AC=m-n. 作法:(1)作直线AM; (2)在直线AM上画线段AB=m, (3)在线段AB上截取BC=n. 则线段AC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4.线段的中点 要把一条线段截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应该从何处截? 如上图,如果点C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与BC,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这时AC=BC=AB,或AB=2AC=2BC. 类似地,将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三条线段AM、MN、NB,得到三等分点M,N.还可以得到四等分点等. 教师:你能通过什么方法得到中点C呢? 学生: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再除以2,从点A开始量出该长度就得到点C. 【例4】如图AB=6cm,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CB的中点,那么线段AD是多长呢? 解:因为C点是AB的中点, 所以AC=CB=AB=3cm. 因为D点是BC的中点, 所以CD=CB=1.5cm. 所以AD=AC + CD=3 + 1.5=4.5cm. 三、课堂练习 1.根据图形填空: (1)AD= AC + CD ; (2)AB= AC + CB = AD + DB = AC + CD + DB ; 2.已知线段a、b,画线段AB,使AB=2a-b. 解:(1)画一条直线l. (2)在直线l上依次截取 AC=a,CD=a. (3)在线段AD上截取BD=b. 线段AB=2a-b.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教师给出提示. 1.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的线段 2.线段的和与差的概念 3.用尺规作两条线段的和与差 4.线段的中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