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66327

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一(课件)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日期:2024-06-16 科目:班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205965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一,课件,传统文化,主题
  • cover
(课件网) 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 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夏,在古语里是大的意思。万物至此经已长大,得名立夏。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中国只有福州至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呈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 立夏 立夏这天,许多地方有吃“立夏饭”、吃蛋、秤人和尝三新等习俗。 进入立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 立夏 1 历史渊源 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夏”,在《尔雅》中被称呼为“长赢”;赢,取其“盈满”“盈余”的意思。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历史渊源 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 历史渊源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关于立夏,元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为:“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之意,是说春天的植物到这时已经长大了。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万物繁茂,始于立夏。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历史渊源 2 气象变化 气象变化 立夏节气的气候特点之一,是阵雨雷雨过程明显增多。降水增多且强度增强,系冷暖空气对峙以及近地面暖湿气流上升产生的对流天气等因素所致。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气象变化 若按中国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节气前,中国春的范围达到鼎盛,除了海南、广东、广西、江西中南部、湖南南部、福建等地是夏季,其余大部分地区仍是春季。到了立夏,象征着夏季开始,蛰伏已久的夏开始大举向北推进,抵达华北。 气象变化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南方地区普遍高温潮湿多雨,秦岭-淮河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少雨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剧减少。 气象变化 进入立夏节气以后,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5月中旬的雨量迅速增大,而此时的华南地区,也进入了前汛期的盛期,此时的暴雨往往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地域上的广阔性和强度上的猛烈性特点,在两广的珠江水系和福建的闽江水系,年最高水位往往出现在这一时段,民间有"立夏、小满,江满、河满"的说法。 3 物候现象 物候现象 “立夏”节气到来,自此风暖昼长,万物繁茂。虽是进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但“绿树荫浓夏日长”的夏日景象,仅存在于中国福州至南岭以南地区,对于全国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