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71715

第10课 三峡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19772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0课,三峡,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10 三 峡 (1)亭午夜分_ __ _   (2)夏水襄陵_ _____  (3)沿溯阻绝__ _____  (4)素湍绿潭_ _____ (5)飞漱其间_ _  (6)晴初霜旦__ _____ (7)略无阙处__ _____  (8)属引凄异___ ____  (9)空谷传响__ _____ 正 冲上、漫上 阻断 急流 冲荡 下霜的早晨 完全没有 连接 回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解析: A项的两个“非”都是“不是”的意思;B项的两个“绝”的意思分别是“极高的” “消失”;C项的两个“自”的意思分别是“在”“如果”;D项的两个“故”的意思分别是“因此,所以”“原来”。 A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 非宁静无以致远 B.绝 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C.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D.故渔者歌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翻译下列语句。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解析: 注意重点词的翻译。(1) 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2)虽:即使。奔:飞奔的马。御:驾驭。(3)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良:甚,很。 答案示例: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答案示例: (白帝和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 答案示例: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的趣味。 4.按照原文填空。 (1)《三峡》的作者是   (朝代)   ,文中总写春冬之时景物的特点及其给予作者的感受的句子是:   ,   。 (2)《三峡》中与李白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3)《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句是:  ,   。 (4)《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____, _____。 北魏 郦道元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20-21·济南历城区期中改编)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沿溯阻绝_____ (2)略无阙处_____ (3)虽乘奔御风_____ (4)属引凄异_____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静以修身 B.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其间千二百里 其一犬坐于前 7.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三峡的山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沿溯阻绝_____ (2)略无阙处_____ (3)虽乘奔御风_____ (4)属引凄异_____ 逆流而上  同“缺”,空隙、缺口 这里指飞奔的马 延长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静以修身 B.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其间千二百里 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 A项的两个“以”分别是“动词,认为”和“介词,用”;C项的两个“之”分别是“助词,的”和“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D项的两个“其”分别是“代词,这”和“代词,其中的”;只有B项的两个“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就”。 B 7.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三峡的山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解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山峰遮蔽了太阳,从侧面表现了山势险峻的特点,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夏水暴涨,水势的迅猛湍急就可想而知了,从而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了铺垫。 答案示例: 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