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三年级上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 一、教材分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三年级上册的第十八课。本课主要围绕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展开,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通过教材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不要总依赖别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培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立性,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己的事情,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但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依赖性较强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己的事情,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图片或实物,如衣服、餐具、书包等,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他们回忆自己日常生活中需要别人帮忙的事情。 2.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事情应该由谁来做?为什么? 学生回答:比如穿衣服应该自己来做,因为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穿衣服的尺寸和喜好。 第二环节:学习新课 1. 呈现教材内容,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课文中的小明为什么会感到开心? 学生回答:因为他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不再依赖别人。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下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讨论: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提高自己的责任感。 第三环节:拓展学习 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场景,如吃饭、洗衣等,编写一个小故事,讲述主人公是如何独立完成这件事情的。 例如,小组A选择了吃饭这个场景,他们编写的小故事是:小明每天放学回家后,妈妈要上班,他需要自己独立做饭。小明学会了洗菜、切菜、煮饭等技能,每天都能够做出一顿美味的饭菜。 2.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他们编写的小故事。 小组A代表上台讲述:小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做饭,不再依赖妈妈,每天都能够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3. 全班讨论:请全班学生讨论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自己独立完成,如何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学生讨论:比如整理书包、收拾房间等都是需要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可以通过制定规则和计划来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了解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2. 教师总结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教师总结:大家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好,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展示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非常棒! 六、板书设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 培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2. 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3. 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培养了自理能力和责任感。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仍然存在依赖性较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自己的事情,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