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50378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练(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12169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8课,三国,隋唐,文化,课时,解析
  • cover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1.(2023年·山东·高三统考阶段练习)东晋僧人慧远说:“如令一夫(沙门)全德,则道洽六亲,泽流天下,虽不处王侯之位,固已协契皇极,大庇生民矣”,“是故内乖天属之重,而不违其孝;外阙(缺)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慧远的理论旨在( ) A.吸收儒家思想 B.实现佛教的本土化 C.助力佛教传播 D.迎合三教并行趋势 2.(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因长安夏季闷热,唐朝人往往采用西亚的一些方法建一个凉亭,把水引到屋顶上去,再让水从亭檐上面洒落下来;诗人白居易喜欢住在帐篷里,他在自家院子里搭了一个帐篷。这反映了( ) A.唐都长安的国际化程度 B.唐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色 C.唐对周边的强大吸引力 D.唐代民族交融的新高度 3.(2023·山东淄博·统考一模)《通典》是一部记述从上古到唐安史之乱前的制度及文化变迁的通史,于801年由宰相杜佑完成编撰。与大多数历史文献以政治领域开篇不同,《通典》开篇的第一部分是《食货典》。这一做法( ) A.削弱了政治对史学的影响 B.促进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C.广泛传播了经世致用思想 D.能更好地发挥史学社会功用 4.(2023秋·山东滨州·高三统考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的五凉统治者大都崇尚佛教,因而佛学繁荣;东晋政权为门阀世族秉持,因而玄学盛行;北朝诸少数民族政权为稳定社会而“推重儒家治道”。这一文化格局的形成( ) A.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 B.取决于统治者的喜好 C.根植于特殊的地理环境 D.孕育着新的文化活力 5.(2023秋·山东菏泽·高三统考期末)南齐顾欢在《夷夏论》中讲到佛教“下弃妻孥,上废宗祀。嗜欲之物,皆以礼伸;孝敬之典,独以法屈。悖礼犯顺,曾莫之觉。弱丧忘归,孰识其旧?”由此可见他( ) A.秉持儒家伦理反对佛教 B.主张佛教应与礼教结合 C.已经形成三教合一思想 D.认为佛教导致社会动荡 6.(2023·山东·模拟预测)《晋书 儒林传序》记载这一时期土人说: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撰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导致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是该时期( ) A.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B.佛教与道教开始传播 C.“三教合流”的形成 D.政局形势的持续动荡 7.(2023秋·山东临沂·高三校考期末)隋唐时期,文人士大夫,除个别人坚守道统而排斥异端之外(如韩愈),一般都是随意出入于三教之间,或外修儒服而内通佛理,或一边求仕一边修仙,自己不以为怪,别人也司空见惯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三教合一弥漫到社会各个领域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思想文化 C.思想活跃、开放包容的社会现实 D.传统文化在交融借鉴中走向成熟 8.(2022·山东泰安·宁阳县第四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图1是汉代画像石中的“羽人”形象,蕴含着羽化升天的意思;图2是唐代莫高窟“散花飞天”形象。隋唐时披着佛教飞天的大巾、穿上长裙的无羽而飞的“飞天”普遍存在。这说明( ) A.多种文化交流融合推动艺术创新 B.三教合一促进文人画的形成发展 C.浪漫主义风格在艺术领域的体现 D.宗教与宫廷画结合催生特色文化 9.(2023年·山东菏泽·高三校考阶段练习)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当时( ) A.儒学地位受到挑战 B.佛教本土化倾向 C.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D.中外交流的频繁 10.(2023年·山东·高三开学考试)下图为中国古代文献中“仁”“礼”词汇出现频率变化图。对隋唐时期“仁”的频率变化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A.道教佛教盛行冲击儒学地位 B.国家统一需要强化思想控制 C.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D.社会经济繁荣促进文化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