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6602465
中职语文语文版基础模块 上册第四单元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选读一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3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112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张
中职
,
名著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选读
,
古典文学
,
语文语
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课时 一 梳理情节结构 组织学生通读课文,讨论故事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二 具体分析,导读题如下 (一)阅读课文第1段 1. 给这段文字加个小标题。 点拨:这段文字主要写林冲“正闲走间”遇见了他曾经帮助过的李小二。从阅读提示中又知道这是在沧州,所以答案是:林教头沧州遇旧,李小二感恩戴德。 2. 从这段文字看,林冲的心理状态如何?他有造反上梁山的打算吗? 点拨:指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有两处: ①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 ②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由此可看出如下三点: ①明明是高俅“生事陷害”,他却还沿袭习惯说法,称自己是“罪囚”,这说明他封建正统观念浓厚,习惯于逆来顺受。 ②高俅是陷害林冲的仇人,林冲却仍旧称呼他的官职“高太尉”(若换了李逵,早说“高俅那厮”了),这说明他封建尊卑观念浓厚。 ③林冲说,“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这说明他根本没有造反的想法,而是甘心服刑。(强调这一点,为的是说明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从而证明了在封建社会正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二)阅读第2—6段 给这几段文字加小标题。 点拨:这部分文字有三个层次:①陆虞候找管营、差拨密谋陷害林冲;②林冲断定是陆虞候,便买了把尖刀寻他报仇;③林冲被调往草料厂。其中①③两点实质一样,都是陷害。因此标题只要包括①②两点即可:陆虞候密谋陷害,林教头买刀寻敌。 第二课时 一 继续分析,导读题如下 (一)阅读第7—9段: 1. 找出这几段中有关风雪的描写,说说它们的作用。 关于风雪的描写有如下三句: ①(第7段)“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开始下雪) ②(第8段最后一句)“那雪正下得紧。”(雪大了) ③(第9段最后一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雪越发大了) 作用有三: 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如果没有大雪,草厅就不会被压塌,林冲就不会到山神庙去过夜,故事就会是另外的样子); ②渲染出一种凄凉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林冲悲凉的心情,使读者对这位落难英雄产生同情;(同学们能看出这两点就足够了,下面一点不要求考生一定想到) ③从原文看,三处风雪描写,一次比一次“紧”,这能暗示出小说的矛盾冲突趋于紧张。(从故事表面看,自从陆虞候到来之后,林冲不但没有走背字,反倒被调往有“常例钱”的草料厂,矛盾似乎缓和了;其实这背后包藏着更为险恶的用心,风雪描写暗示出这一点) 2. 从有关动作和心理描写看,林冲是个怎样的人? 动作描写:(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 这段文字表面看真有点“啰唆”,但的确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正说明林冲忠于职守,细致谨慎。 心理描写: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这说明林冲本没有造反上梁山的打算,他完全是甘心服刑,随遇而安。 (二)阅读第10—12段: 第11段中有9段对话,分别是谁说的? 点拨:从下一段第1句得知,说话的分别是差拨、陆虞候和富安。要答此题,先要弄清楚三人的身份特点:差拨是拿了陆谦银子的当地人,所以,凡是不了解当地情况便说不出的话和做不来的事,便是差拨说的和做的;陆虞候是东京来的军官,所以凡是涉及与高俅联系或是“拍板”性的话,都是他说的;富安是陆谦的随从,所以凡是随声附和或请示性的话,一定是他说的。答案是: ①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这显然是具体定下毒计的人在自我炫耀,而不了解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上册(2025-04-23)
《第六枚戒指》课件(共24张PPT)+教案(2025-04-23)
《致橡树》课件(共25张PPT)+教案(2025-04-24)
*《再别康桥》课件(共38张PPT)+教案(2025-04-23)
二十一《琵琶行(并序)》课件(共27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2025-04-27)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