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07273

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161957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ppt,29张,课件,交融,民族
  • cover
(课件网)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哪位同学能说一下这篇文章诞生的时代背景?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恰好是东晋和南朝宋更迭之际,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陶渊明空有一腔抱负更是无法实现。基于对现实的失望,陶渊明便创造了一个远离世俗、生活安逸的“世外桃源”。 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分裂动荡的局面?此后,隋唐为何能走向统一?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 与 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政权更迭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2 、史料实证: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江南区域经济的发展成就 3、历史解释: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三国两晋时期的民族交融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意义。 壹 三国两晋南北朝之乱 贰 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变-发展 叁 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变-交融 目录 肆 小结 第一篇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之乱 东汉 三国时期 (220-280) 魏 220 蜀 221 吴 222 西晋266-316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宋 北魏 梁 齐 陈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朝统一 北朝(439-581) 南朝(420-589) 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荡不安、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对峙 西晋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一)、三国鼎立之势 魏:公元220年,曹丕 汉:公元221年,刘备 吴:公元229年,孙权 263年 曹魏权臣 司马昭发兵灭蜀 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 国号晋,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 吴,完成统一 思考:哪国最有实力完成统一? 三国鼎立 (二)、西晋短暂统一 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 八王之乱示意图 八王之乱(290-306):290年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杀死辅政大臣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一连串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他们先后掌握或觊觎国家大权,又先后被杀或死于非命。八王之乱历时16年。 (二)、西晋短暂统一 思考: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2、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3、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盾激化 自此,中国历史进入比较长的政权分立的时期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书·惠帝纪》 五胡内迁:东汉以来,许多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五族。 五族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 (三)、东晋十六国 东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刘汉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司马睿 1、东晋建立: 2、东晋政治特点:士族专权 形成原因: (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2)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3)政治原因:皇帝依赖士族支持。 (4)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为士族提供政治保障。 相关史料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晋书·王敦传》 据材料指出东晋政治的特点? 士族专权 士族: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士族专权【门阀政治】: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