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2024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纪念刘和珍君》教案 苏教版必修5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740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纪念刘和珍君,教案
  • cover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 苏教版必修5 【教学目标】⒈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 想感情。 ⒉理解课文包含的主要意思,阐释课文中难句的含义。 ⒊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⒋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清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 具】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二、背景及题解: ⒈“三 一八”惨案是继“五卅”惨案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杀,它的直接导火线是1926年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 等条约”等口号进行游行。女师大学生会主席刘和珍欣然前往,并担任指挥;女师大进步学生杨德群等沿途散发传单,群情激昂。 刘和珍等人就是此时遇难的。3月25日,女师大师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刘和珍、杨德群烈士,鲁迅先生亲自参加了追悼活动。对烈士牺牲的悼念,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慨,对未来战斗的渴望,交织在鲁迅心中。4月1日,鲁迅饱蘸着血泪,用愠怒而悲愤的笔调,写出了《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篇章。 ⒉本文是鲁迅先生1926年写的一篇评述“三 一八”惨案的文章,发表于同年4月12日的《语丝》周刊第74期上,后收入《华盖集续编》。 题目中的“记念”二字通常写作“纪念”,文章用“记念”,与“忘却”相对,表示牢记、铭记之意。“君”是对人的尊称。 三、研习新课-㈠通读全文,理清总体思路。 ⒈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 明确:三、四、五节。 ⒉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章写了她哪几件事 们同反动校长进行斗争而被开除,然而她依然“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不但具有乐观主义精神,而且既勇猛顽强又温和善良。“待到学校恢复旧观”时,她一反常态,“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说她关心母校的命运,关心国家的前途,是个有正义,有责任感的优秀青年,表现了她思想的深远,感情的深沉,胸怀的博大。三是写刘和珍“欣然前往”参加段政府门前的请愿,说明她是个勇敢坚强,有着一腔爱国热情的热血青年。 ⒊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明显不全在写刘和珍,那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一共写了几类人?三 一八惨案后他们各自的动向如何?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和感情怎样?由此能否推出作者写作目的?即完成下列表格:(师生齐填,边填边分析) 哪 类 人 动向 作者态度和感情 写作目的 爱国者:猛士,苟活者(“我”) 悼念 尊敬激励 悲 悼念、鼓励 反动派:当局者,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 污蔑 控诉抨击 愤 揭露 麻木的民众:庸人,无恶意的闲人 淡漠 哀伤唤醒 哀、愤 唤醒 小结:由此可见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除了要悼念在惨案中牺牲的爱国者刘和珍等人外,更深远的意义应在于评述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以此来鼓励生者、激励猛士,揭露敌人,唤醒庸人等。而纪念刘和珍正是本文写作的切入点。 ⒋本文评述的是“三 一八”惨案整个历史事件,它的切入角度是什么 阅读分析:本文的切入角度是记念刘和珍,塑造了一个富于正义感,责任感,思想进步,追求真理,勇于斗争的爱国青年。文章反复写她的“微笑”“和蔼”,这就以一当十地表现了请愿群众的群体形象,可见这是一批非常可爱的爱国青年,而段祺瑞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