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4551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考点解析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221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小升,语文,古诗词,考点,解析
  • cover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考点解析:春晓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晓:天亮。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4.闻:听。   5.闻啼鸟:听见鸟叫。   古诗赏析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 ,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考点解析: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古诗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 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濛。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 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 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 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考点解析:江南春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 啼:叫。   2. 山郭:靠山的城墙。   3. 酒旗: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4. 南朝:公元420-589年,南方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当时建立了大批佛教寺院。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