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主题四 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 《格尔尼卡》美术作品鉴赏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格尔尼卡》绘画内容中立体主义的表现手法及特点。 了解《格尔尼卡》这幅画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究、引导的方式下,学会对现代艺术中的美术作品通过自己的艺术感知进行鉴赏,发表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这幅画的学习,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摧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珍爱和平,对美好生活应珍惜。 二、教学重点:作品通过怎样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的愤怒之情。 三、教学难点:象征性与立体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作品《格尔尼卡》中的具体运用。 四、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觉得战争离我们远吗? 引出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 播放一段战争轰炸平民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 通过视频中的画面,让学生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问题:同学们,面对如此惨烈的画面,如果让你用一种方式来表现,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呢? 引入到反战绘画作品《格尔尼卡》。 教授新课 出示《格尔尼卡》绘画作品,提问:同学们,请观赏图片,当你看到作品的绘画内容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继续提问:这幅作品到底描绘了怎样的内容呢? 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呢? 有着什么样的创作背景呢? 1、简单介绍作者,包括作者姓名、国籍、画派及世界评价等。 2、简单介绍立主义。 3、创作背景。 名称来源。 作者为什么以格尔尼卡为这幅画命名,引入到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构图方式。 1937年4月26日,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油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于是《格尔尼卡》就此诞生。 4、 作品绘画内容 构图:三角形构图 颜色:黑白灰 技法:立体主义 绘画内容形象分析以及象征意义。 母亲仰天痛哭、悲痛。象征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人 (2)牛头代表了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 (3)马象征着苦难的西班牙人民。 (4)战士右手握着这断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 (5)由举灯的女人象征向全世界揭露这一切罪恶和黑暗以及预示着战争的胜利。 (6)跳楼的人惊恐绝望。她举手抬头向上呼救,充满了悲剧气氛。 (7)奔跑的人痛苦、渴望希望。 5、作品情感拓展,珍惜和平,热爱祖国。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围绕以战争为背景的《格尔尼卡》展开,通过“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画面赏析、艺术价值”几个步骤对其进行了一个系统的鉴赏,同样的这也是美术作品鉴赏的步骤。 (四)作业 写一篇《格尔尼卡》鉴赏小作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