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84738

中职《转炉炼钢操作》案例1-案例10(素材)

日期:2024-06-26 科目: 类型:素材 查看:83次 大小:2531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职,转炉炼钢操作,案例,1-案例,素材
    案例六 案例1:未撤离危险区域,起重机起吊造成事故 2005年7月24日上午9点10分,某集团有限公司轧钢工段乙班副班长王师傅与平师傅,配合30T天车从一架轧机渣沟槽中将渣斗吊出,吊至炉前辊道安全过桥南侧,将渣斗吊至黄河翻斗汽车上后,王师傅上车去摘渣斗上面的钢丝扣后未及时撤离危险区域。平师傅在地面负责挂好渣斗底部吊点后,指挥天车起吊。天车司机王师傅在起升过程中没有进行安全确认,为防止渣斗杂物外溢,向南面打小车,渣斗向南晃动过去,将站在翻斗车内西南角的王师傅挤伤胸、腹部,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轧钢工段乙班副班长王师傅,应摘完钢丝扣后,及时撤离危险区域,而本人滞留在翻斗车上。 天车司机王师傅和地面人员平师傅在配合作业过程中,在没有进行安全确认的情况下,盲目起吊。 (AQ2002-2004)(7.3.7) 往炼钢炉兑铁水时,铁水罐不应压在转炉炉口或电炉受铁槽上,人员应位于安全区域。 规程解读: 1、兑铁水时,铁水罐压在转炉炉口或电炉受铁槽上,兑铁时起副钩,主钩失力脱钩或摇炉不慎炉口回托铁水罐,造成主钩脱钩,铁水罐坠落铁水倾翻烧伤人员的事故。 2、兑铁时指吊人员密切观察,正确发出指令。吊车司机注意炉口和主钩情况,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案例二 1.案例:炼钢厂电炉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2006年11月22日零时5分,位于某县经济特区前杜村的“某县新福制品厂”内一处炼钢电炉突然发生爆炸。正在炼钢炉周围干活的10名工人被爆炸的冲击气流崩飞,其中3人死亡,7人受伤。 事故原因: 发生爆炸是因为化铁电炉内一根直径一寸的铁管内含有爆炸异物。 (AQ2001-2004)(7.2.3) 炼钢厂一般应设废钢配料间与废钢堆场,废钢配料作业直接在废钢堆场进行的,废钢堆场应部分带有房盖,以供雨、雪天配料。混有冰雪与积水的废钢,不应人炉。 规程解读:混有冰雪与积水的废钢禁止入炉。 2.案例:炼钢厂转炉加废钢喷溅事故 事故经过 2009年5月8日,某特钢有限公司40吨转炉在进行废钢投料作业时,发生爆喷,造成8人烧伤。 事故原因: 转炉在进行废钢投料过程中,将混有泥浆沉积物的铁块一起加入炉内,由于混有泥浆沉积物的铁块比较潮湿,在进入转炉内后沉入铁水,并迅速发生汽化,造成炉内钢渣喷溅。 3.案例:炼钢厂转炉喷溅事故 事故经过: 2010年1月3日03:10,夜班乙班2#炉指挥110吨天车装完废钢后,先往后摇,然后向下摇,再通知450吨天车工缓慢兑入铁水。兑铁至2/3时,炉内突然翻滚,从炉口喷火并带出少量铁水。 事故原因: 1.废钢中铁块裹湿泥较多。 2.加完废钢后,反复摇炉不充分,摇炉角度不够,废钢中的潮气没有充分蒸发。 3.车间对废钢潮湿按照雨雪天气进行操作的方案传达不到位,管理责任未尽到。 (AQ2001-2004)(9.2.2)废钢配料,应防止带人爆炸物、有毒物或密闭容器。废钢料高不应超过料槽上口。转炉留渣操作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喷渣。 规程解读: 1、建立入炉废钢配料制度,严禁爆炸物、有毒物或密闭容器入炉。 2、禁止留渣作业。一旦留渣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兑铁前必须加入白灰或轻烧白云石摇炉2~3次使转炉终渣稠化。案例五 案例:炼钢厂钢包穿包漏钢烧伤事故 事故经过: 2005年4月7日7时05分,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转炉一分厂2#RH真空精炼装置按计划对T91钢种进行处理,当钢包被顶升到位并下降至加合金位置时,精炼处理工陈师傅发现操作室内监控显示屏上显示现场有火光,立即到现场确认,发现钢包穿漏。陈师傅迅速返回操作室告知当班组长周师傅,并按《精炼处理中钢包穿漏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液压顶升装置让钢包下降,欲将钢包台车开出,但发现液压顶升装置不动作。同时周师傅向当班作业长陆师傅汇报事故情况。陈师傅马上冲向1楼准备实施手动放油紧急作业,刚跑至扶梯口就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