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706619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日期:2025-05-18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76257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台湾省,领土,神圣,祖国,下册,教版
  • cover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名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 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特殊区域,新课标要求掌握“台湾的基本概况”,包括台湾岛的归属、资源和经济状况,体现了台湾岛在我国的突出地位和重要性。本节内容与本章其他各节一样,具有引领了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思路。 本教材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祖国圣神领土”,主要介绍台湾的范围、位置;第二部分主要说明了台湾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物产;第三部分则主要讲述台湾的经济发展状况。尽管内容不多,但却紧紧抓住了台湾省的区域地理特征,且知识之间联系紧密。使学生明确台湾在政治上的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其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特点。 本节课是认识南方地区的一部分,再加上台湾省特殊的位置特点及政治特征,更加突出了本节课学习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和“外向型经济”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台湾的范围、位置;还有台湾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物产;以及讲述台湾的经济发展。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感性的东西对他们比较有吸引力,英发挥地理学科优势,运用图像教学和精美的课件设计,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为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提供适宜的舞台。问题情境设计以学案和教材活动为主避免跨度太大,要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自主合作积极地探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尊感。 台湾问题对学生来说很陌生也很熟悉,学生对它的认知多来自于电视新闻,而实际的基本概况特别是经济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困难。鉴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区域探究的基本思路,教师应设置适当的台阶,完成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与迁移。通过情境设计和课堂训练为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地理组织的培养搭建良好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突出地理本身具有的魅力,从而使学习变的顺利快乐富有成就感。 【课程标准】 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目标】 1.阅读地形图,结合课堂活动,指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认识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2.通过阅读教材图文材料,结合小组探究,从农产品方面列举出宝岛有哪些美称,并能解释其原因。 3.通过课堂探究,知道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概括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经济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资料搜集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诗朗诵《乡愁》,播放视频完毕,以问题引入,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海峡指的是台湾海峡,反应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多媒体展示出多幅台湾自然、人文环境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体会美丽富饶的台湾省。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片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学习情境。 任务1 阅读地形图,结合课堂活动,指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认识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台湾在全球的地理位置,以及对台湾的历史进行介绍让学生在整体上初步了解台湾。 约在几百万年以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还保留着乡音。 台湾,在我国史书中记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