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716811

初中阅读指导目录:《童年》 导读设计

日期:2025-11-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1756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阅读,指导,目录,童年,导读
  • cover
《童年》 导读设计 【导读目标】 1.通过阅读封面、了解作者、出示经典评论等方法,激发阅读小说的兴趣。 2.通过阅读片段,感知人物形象,关注小说情节,学习阅读的方法。 3.制订个人阅读计划表,自主阅读《童年》这本小说,了解小说内容。 【导入】 同学们都读过哪些成长小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先生的《童年》 【过程】 1.阅读封面,初知内容。 观察封面的插图,猜猜这本书可能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板书:封面)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后,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外祖父粗野自私,经常毒打孩子们,曾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除了脾气暴躁的外祖父,这个家庭里还有两个为争夺财产整日争吵、打架的舅舅。阿廖沙经常惊惧不安,还好有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安慰他、保护他。 《童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2.了解作者。 谈话:对于《童年》的作者高尔基,你有哪些了解呢?(板书:作者) 高尔基(1868—1936),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庭。由于父母早亡,他10岁时便外出谋生,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等,经历丰富。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些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第一次投稿时,署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思为“最大的苦难”),以高尔基(“最大的苦难”)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而他的原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他在作品中抨击了沙皇制度的黑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他的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等。 《童年》这本书记录的就是高尔基4~11岁时的童年生活,这是一段怎样的经历呢?我们看了书就会知道。 3.经典评论 ·《童年》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而且是高尔基的传记,是他全部创作的注解,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丘科夫斯基(文艺评论家) ·在俄国文学中,我从来没有读过比您的《童年》更美的作品。您还从来没有如此成功地显示过您的写作才能。———罗曼·罗兰(法国作家) ·只有读过高尔基的《童年》的人,才能正确地评论高尔基惊人的历程———他从社会的底层上升到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的创作艺术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顶峰。在这一方面,高尔基个人的命运,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卢森堡(德国女革命家) 【设计意图】通过看封面猜测、介绍作者、补充评论资料等方式,既让学生对《童年》这本书和作者有初步的了解,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产生阅读期待。 4.了解书籍内容 ①阅读书籍目录: 第一章:父亲的去世。第二章:凶残的外祖父。第三章:小茨冈的惨死。第四章:外祖母。第五章:苦难的身世。第六章:争夺家产。 ②人物介绍: 阿廖沙:坚强勇敢、自信、不屈服于权贵、善恶分明 房客“好事儿”:知识渊博、沉默寡言 母亲:坚强善良、淳朴美丽 外祖母:善良乐观、刚强能干 外祖父:吝啬贪婪、精明凶恶 小茨冈:乐观淳朴、争强好胜、喜欢逞能 ③片段欣赏: 那时我病得很重,刚能勉强起身。我清楚地记得,我病着的时候,开始是父亲开开心心地照顾着我,后来他突然不见了,照顾我的人换成了外祖母,一个很奇怪的人。 “你从哪儿过来啊?”我问她。 她回答:“从上面来,从下城来,不是过来,是坐船来!人怎么能自己从水上过来呢,真是个小迷糊!” 这真可笑,又是上又是下的,让人糊涂。上面,楼上住的是几个染了大胡子的波斯人,而地下室住了一个卖羊皮的黄皮肤卡尔梅克老头。下楼梯可以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