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20445

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说课课件(28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50943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18课,挽救,民族,危亡,斗争
  • cover
(课件网)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善变的慈禧 课题出处 《中外历史纲要 上》第五单元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课程出处、课程标准 本课出自《中外历史纲要 上:第五单元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讲述了自鸦片战争至《辛丑条约》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以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专制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本课上承前一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失败,《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同时也为下一课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笔。 本课内容一共四个子目,分别为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四个子目在时间上为承接关系,在内容上呈现出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特征。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为高一学生,初中时已经开始接触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学生对其具体过程已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 本课的讲述中注意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过程简要讲述,注重结合史料对性质、原因、影响等内容的讲述。 高一上的学生在性格上要更为活泼些,在历史情境的创设方面需要增加趣味性。 四、设计思路 以“善变的慈禧”为主题重构四个子目。以面对民族危亡之际,作为晚清政府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对维新变法、义和团和八国联军的态度的不断转变为线索,以历史反思现实落实家国情怀,启示我们想要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必须坚定信念,勇于变革,循序渐进。 四、教学目标 1.运用时间轴和历史地图梳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借助教材及学者史料进行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运用唯物史观,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角度,认识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认识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3.了解在民族危亡之际,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的努力,反思近代改革的弊端,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及失败原因。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示法、探究法、讨论法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七、教学过程·导入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善变的慈禧 甲午之丧师,戊戌之变政,己亥之建储,庚子之义和团,名虽四事,实一贯相生,必知此而后可论十年之朝局。 ———恽毓鼎《崇陵传信录》 七、教学过程·新课讲授 一、善变的表现 二、善变的代价 三、善变的启示 七、教学过程·新课讲授 材料一 凡所实行之新政,但不违背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儿(光绪)可自为之。 ———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思考:材料一的“我”和“新政”的含义。 并回答“我”对新政的态度。 【证据意识】“在政变以前,光绪帝对于重要的奏折及其作出的相关决定,须在当天将奏折原件呈送慈禧太后并报告处理意见”。———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 【历史解释】实际掌权者———慈禧:支持 一、善变的表现 【逻辑教学】是什么和怎么样 【历史解释】 类别 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教育 开办新式学堂 (1)冲击旧式官僚体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