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40982

《3 古诗词三首》课件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50144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3 古诗词三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孟浩然 一、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泊:停船靠岸。 野:四野。 天低树:天幕低垂,像是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江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二、本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本诗描写的是作者从日暮到夜晚,在建德江中烟雾朦胧的小洲边泊船上所见的景色。 三、根据补充资料,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在《自洛之越》一诗中写道:“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他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和希望奔入长安,却被当朝弃置,没机会做官,只好怀着一腔忧愤南下游历吴越,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 三、根据补充资料,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羁旅之思、异乡愁绪。 四、赏析“月近人”中“近”的妙处。  ———近人”的主语是“月”,月挂高空,不可能像人一样去靠近谁,但作者故意用“近”字,可能是写江中的月影离人很近,进而作者感觉它想要亲近船上的人,像是要安慰船上的游子。此是拟人的手法,反衬出诗人浓重的孤独与愁绪,写得情景相生,含而不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一、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孟浩然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跳珠:像跳动的珠子。 吹散:指吹散乌云(雨也就忽地停了)。 水如天:指水面像天空一样开阔且平静。 二、本诗每一句都是一幅画,试着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描绘了暴风雨来临前乌云密布的景象。 描绘了暴雨忽至,雨点密集砸在船上的景象。 描绘了忽然风至、云散雨止的景象。 描绘了大雨过后水天一色、淡蓝一片的景象。 三、根据补充资料,体会作者的心境。   苏轼曾两次任职杭州,并疏浚了西湖,用湖水灌溉良田,用挖出的淤泥堆筑大堤。杭州百姓深觉感激,将此堤命名为“苏堤”。“苏堤春晓”便是杭州的几大名景之一。他还留下了大量歌咏西湖的诗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足见他对西湖感情之深。 三、根据补充资料,体会作者的心境。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常身处逆境。但他傲视苦难、超越痛苦的超然心态与豁达胸襟古今也不多见。所以,偶遇自然风雨,他常能凭超拔的境界见出趣味,写出趣味。 四、从黑白、动静角度赏析本诗的艺术效果。   云是墨黑的,雨(珠)是白色的,一黑一白的用色,使全诗描绘出一幅典型的中国山水画的画卷,体现了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四、从黑白、动静角度赏析本诗的艺术效果。   云翻、雨跳、风卷、云散是动的,楼是静的,“水如天”是静的。倏忽动静之间,展现了一个暴风雨骤来骤去,西湖世界由静到动复又静的场景,给平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动感与生趣,表达出作者善于捕捉生活趣味的闲情雅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一、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 惊鹊:惊动了鸟鹊。 稻花香、丰年:此时水稻开花,散发香气,预示来年丰收。 听取:听到。 二、“惊鹊”“鸣蝉”“蛙声”描绘了怎样的夏夜风光?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描绘出一幅幽静、欢乐的夏夜风光。   反映了夜行人平静、欢愉的心情。 三、根据补充资料,体会作者有此心情的原因。   公元1181年,坚持抗金的辛弃疾因与当朝奸臣政见不同(他们贪生怕死,主张和谈),受到排挤,被弹劾落职,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