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765252

第10课《三峡》课件 (共20张ppt)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1991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0课,三峡,课件,2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八年级第一学期 10《三峡》 郦道元 一、学习目标和要素 (一)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感受三峡雄伟壮丽之美。 2.赏析文中简洁生动的写景语句,理解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情感。 (二)学习要素 1.掌握朗读中的节奏、重音、语气、语速,体会景物描写中的画面感。 2.生动的景物描写中寄寓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二、本文分析 本文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给《水经》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从文学性看,也不失为一篇古代写景典范佳作。作者抓住三峡景物的特点,描写三峡雄伟的山势和秀丽的景色,笔法凝练生动。文章的第一段先写山势。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势连绵不断。再写山之高耸,“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以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里运用侧面描写,用遮天蔽日不见日月,来烘托山之高峻。第二段转写水势。“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势之盛大;“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御风”和水流加以比较,突出了水流之迅疾。而“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借朝发夕至,一泻千里,进一步突显出水势之盛大与水流之迅疾。第三段写春冬三峡之景。相对于夏季而言,春冬较为平静。“素绿潭,回清倒影”,写出了水的颜色之美和清澈见底:“多生怪柏”“悬泉瀑布”写出了山上树木形态怪异和泉流瀑布随处可见,三峡景色之独特,意趣之丰富,跃然纸上。最后一段写三峡“晴初霜旦”时节的萧瑟悲凉。除了“林寒涧肃”,还有“高猿长啸”“哀转久绝”,短短几句,道出了深秋时节三峡的肃杀之气与凄凉感伤的氛围。最后借渔人歌遥来侧面烘托,将这种感伤之情推向了顶点,创造出强烈的艺术效果,使人震撼。 三、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长江三峡的视频,学生交流观看感受。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一:小小朗诵家 1.前期准备。 (1)播放朗读音频。 (2)分组合作读课文,读准以下字音。 阙(quē) 重(chóng)岩叠嶂(zhànɡ) 曦(xi) 湍(tuān) 巘(yǎn) 漱(shù) 属(zhǔ) 裳(cháng)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一:小小朗诵家 2.我行我来秀。推选小组内朗读优秀者在班级进行朗读展示,师生共评,选出班级“小小朗诵家”。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二:内容理解大通关 1.初级通关———自我关。 学生借助课下的注释以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2.中级通关———小组关。 (1)小组内学生相互交流,有疑而问,相互释疑,进一步理解文意。(2)教师点拨,就学生疑难问题加以解答。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二:内容理解大通关 3.终级通关———话说三峡之美。 (1)聚焦三峡之美。文中的三峡之美包括哪些景物?用一个词来概括,看看谁写得最全。 三峡之美 山 水 树 瀑 猿 泉 岩 --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二:内容理解大通关 3.终级通关———话说三峡之美。 (2)选用上图中的一个词,以“我看三峡之美,美在 ”的句式,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生动描述美之所在。 如:我看三峡之美,美在山,那里的山两岸相对,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边。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背诵大比拼 先在小组内进行背诵小比赛,然后优秀选手在班级内进行比拼, 评价基本内容 总分 得分 1 字音准确,普通话标准 2 2 不漏字,不添字 4 3 把握朗读节奏、停顿、语调 2 4 精神饱满,得体大方 1 5 自荐加分 1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四:作者知多少 北魏人 地理学家 写出《水经》注文《水经注》 少时随父游历,观察各地山川风物…… 郦道元 四、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五:“峡”之渊源 “峡”是会意兼形声字。从山从夹会意,夹兼表声。通过字形,“峡”字的词意不难看出,两山夹着的水道。是先有山,才会有“峡”。所以,本陕文是先从“山”写起,然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