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登高咏怀 《登幽州台歌》 《望岳》 回顾读过的古诗: 1.你觉得怎样才算读懂一首古诗? 浅:明白诗句意思 深:读懂诗作情感 ———诗言志”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2.怎样才能读懂一首古诗? 沉潜讽诵 “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朱熹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小组合作一:读诗至少两次,尝试读出诗歌的情感。 知人论世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 此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诗人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小组合作二 探讨:你觉得诗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怎样读到这种情感的?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 登高必赋 ———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感受。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文心雕龙》 小组学习任务一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沉潜讽诵:读诗至少两次,尝试读出诗歌的情感。 (2)初读探讨:《望岳》与《登幽州台歌》在抒发情感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借景抒情是古典诗词最主要、最常用的表现形式!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小组学习任务二 (1)合作探讨: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诗题叫《望岳》,全诗没有“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探讨诗人是以怎样的视角来“望岳”的? (3)你觉得《望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泰山意象的“语码”作用: (相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才能体会到语码的效果) ———岱宗”(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尚书·舜典》 “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五经通义》 ———封建帝王封禅祭祀的地方,是受命于 天的象征。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如何读懂诗歌 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 知人论世———思接千载,神交古人 重点词句———内情外显,直接抒情 破解“语码”———用典/意象,解读情志 想象画面———再现场景,填补留白 作业布置: 1.查找资料,利用课堂所学对比阅读《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或《望岳》&《登飞来峰》,撰写小文章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 2.朗读并背诵《登金陵凤凰台》《登岳阳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