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779602

《壶口瀑布》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部编五四制)(共19张PPT)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7125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壶口瀑布,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五四
  • cover
(课件网) 壶口瀑布 梁衡 核心素养学习目标: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整合同类信息理清作者的游踪,体会本文采用定点换景、视角转换的角度表现游踪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整合同类信息理清作者的游踪,体会本文采用定点换景、视角转换的角度表现游踪的特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顽强、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难点: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顽强、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其散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入选中学教材。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2.了解背景 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主要写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使作者深深陶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背景链接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的边境上,为国务院1988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5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1.读准字音,认 准字形 告诫( ) 雾罩( ) 推搡( ) 驰骋( ) 旋涡( )寒噤( )雾霭( ) 出轧( ) 乘隙( )迂回( ) 汩汩( ) 潺潺( ) 震耳欲聋( ) 恕不可遏( ) jiè zhào sǎnɡ chěnɡ wō jìn ǎi zhá xì yū ɡǔ chán zhèn è 2.词语解释 推搡:使劲推;推抢。驰骋:(骑马)奔驰。 寒噤:寒战。 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乘隙:利用空子,趁机会。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潺:形容雨声、水声等,潺潺流水。 从从容容:留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常常有余。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常用以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到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一、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厘清文章结构 1. 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①———):描写两次到壶口,感受到壶口瀑布的不同特点。 第二部分(⑥):由物及人,赞美中华民族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说说课文分别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哪些特点。 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是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沸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 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真的是瀑布,景观丰富多样,有雄浑壮阔,有陡峭奇绝,有多姿多彩。 2.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其原因大致有四: 第一,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文章以写水为主,但不宜对石不置一词; 第二,从观景的角度来看,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顾,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转换非常自然; 第三,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壶口却“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因而接下来描写“脚下的石”也是很自然的; 第四,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这样就改变了前面描写河水在石壁的阻遏挤压下“各自流淌”所有可能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