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96217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反比例(教案+练习单)

日期:2024-05-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22229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教案
  • cover
“反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西师版六年级下册第48、4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关系,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2.能运用反比例知识和多种策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反比例有关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对应和建模的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运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有关反比例的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理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围绕相关联的量来展开研究,认识一种新的比例关系———反比例。 二、认识反比例(例1) 1.获取信息,明确问题 2.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师引导学生思考:(1)表中有哪两种量?(2)随着每组人数的变化,组数是怎样变化的?(3)每组人数与对应的组数的乘积分别是多少? 3.交流发现,初步感知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配音),引导学生明确 (1)表格中记录了每组人数和组数这两种量,而且这两种量都是变化的量。 (2)借助数据研究,例如当每组人数扩大时,组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也就是组数对应地除以。 (3)总人数其实是一个不变量。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每组应人数与对应的组数的乘积都等于60,是不变的,每组人数乘组数就等于总人数。 总结:从上表我们就可以看出,每组人数和组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组数是随着每组人数的变大而不断变小,而每组人数和组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4.对比研究,深化认识 程序员小张正在编辑文稿,如果每分打120个字,25分可以打完。 思考:(1)表中有哪两种量?(2)随着每分打字个数的变化,所需时间是怎样变化的?(3)相对应的每分打字个数与所需时间的乘积分别是多少? 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明确:(1)表中记录了每分打字个数与所需时间这两种量。(2)选择数据研究,我们发现当每分打字个数变为原来的时,时间就变为到原来的(也就是除以)。(3)算一算每分打字个数与时间的乘积120×25,100×30都等于3000,即文稿的总字数是一定的。 5.对比小结,理解反比例 思考:对比这两个例子,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小结 它们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我们就把像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2)理解两个例子中的反比例关系 在第一个例子中,总人数是一定的,每组人数和组数就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可以说每组人数和组数成反比例关系。在第二个例子中,文稿的总字数是一定的,每分打字个数和时间就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可以说每分打字个数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下面的关系式来表示:xy=k (3)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②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 ③相对应的两个量的乘积是一定的。 三、解决反比例问题(例2) 1.获取信息,独立分析,尝试解决 青年突击队参加泥石流抢险,原计划每时行6km,要4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出发时接到紧急通知要求3时到达,他们平均每时需要行多少千米? 独立思考:这道题和哪个数量关系有关? 尝试解决:你能用本节课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2.交流方法 方法一:(学生配音) 解:设他们平均每小时行x km。 3x = 6×4 x = 24÷3 x = 8 答:他们平均每小时行 8km。 方法二:(学生配音)总路程:6×4=24(km) 实际的速度:24÷3=8(km)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报纸的单价一定,订阅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