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07771

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9张PPT)+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3次 大小:83023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纲要,19课,辛亥革命,课件,29张,PPT
    (课件网) 一人不剃发全家斩,一家不剃发全村斩。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 . 清史资料:第 2 辑 [M]. 北京:中华书局,1981:174   辫子是一束头发,然而它又维系着家家户户同王朝和传统的一种历史联系,剪辫子与否,是一种严肃的政治抉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卷网-.2006:336 薙(同“剃”)发归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军民免其迁徒……如过限不至,显属抗拒,定行问罪。 ———清实录:第 3 册 [M]. 北京:中华书局,1985:57 仰内务部通行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 政府 令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 大总统 ———1912年3月5日 材料一 (辛亥革命亲历者,后任军政府司法部部长张知本口述)首义发生,其远因近果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或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清湖广总督瑞澄仓皇出走,革命党人遂不战而有武昌。 ———沈云龙.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M].九州-出卷网-.2011 材料二 当光绪、宣统年间,全国有知识、有血性的人,恐怕没有一个不算革命党。……两派人各自进行,表面上虽象是分歧,目的总是归着到一点。一面是同盟会的人,暗杀呢,起事呢,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呢,弹劾呢,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起一种大联合运动。武昌一声炮响,各省咨议局先后十日间,各自开一场会议,发一篇宣言,那二百多年霸占铺产的掌柜,便乖乖地把全盘交出,我们永远托命的中华民国,便头角峥嵘地诞生出来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1921年10月10日 学习任务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材料一,指出革命的推动力,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据材料二,指出革命的推动力,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比较两则材料在辛亥革命爆发原因方面的异同; 分析两则材料的史料类型、史料价值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③ ④ ⑤ ⑥ ⑦ ① ② 教材中的七处史料,对探讨辛亥革命起因有何价值? 1911.10武昌起义 1907.6七女湖起义 1907.9钦廉防城起义 1910.2广州新军起义 11907.12镇南关起义 1908.3钦廉上思起义 1911.4黄花岗起义 11908.4云南河口起义 1907.5黄冈起义 1907.6七女湖起义 1894.11兴中会 1905.5同盟会成立 组织构建 理论体系 革命实践 1901年清末新政 1901年清末新政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诏谕:“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如何而国势始兴,人才始出,度支始裕,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据《清德宗实录》(光绪)等,摘自201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 1901年清末新政 编练新军:各地起义的主要力量; 奖励实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以及资产阶级成长; 教育改革:培养具有新思想的人才; 税负加重:民怨沸腾,矛盾积聚。 1901年清末新政 1906.9宣布预备立宪 1908.8《钦定宪法大纲》 1903年,流亡海外的梁启超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呼吁立宪。 1904年张之洞等地方督抚纷纷请奏变更政体,实行立宪。 1906年12月,张謇、丘逢甲等人在上海、湖北、广东等地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海外的立宪派也积极响应。 1907年2月,康有为将保皇会改组为国民宪政会。同年10月,梁启超等人在东京成立政闻社,鼓吹“预备立宪”。 1910年10月,立宪派一再发起请愿运动,要求速开国会,清政府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