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34710

粤教粤科版(2017秋) 六年级上册4.21自然选择 教案

日期:2024-05-3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130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粤科,2017,六年级,上册,4.21,自然选择
  • cover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自然选择》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遗传与进化的第五节,主题为"自然选择"。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自然选择的概念、原理和实例,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在适应环境中的演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掌握自然选择对物种进化的影响。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自然选择对物种适应环境的作用,并能举例说明。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自然选择对物种进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例子中。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遗传和进化的基本概念,对生物多样性和物种适应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和引导。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老师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如沙漠中的骆驼、雪地中的北极熊、森林中的树懒等。同时,老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 这些动物为什么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 - 它们的身体特征有什么不同? - 这些特征是否与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有关? 第二环节:概念讲解 老师开始讲解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 1. 自然选择的概念: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有利特征会在物种中逐渐积累,不利特征则会逐渐减少的进化过程。 2. 自然选择的原理: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将有利特征传给后代。 第三环节:实例解析 1. 鸟类的喙形状: 老师通过展示不同鸟类的喙形状的图片,解释不同喙形状适应不同食物来源的原理。 - 例如,长而尖的喙适合捕食昆虫的鸟类,扁平而宽的喙适合捕食坚果的鸟类。 - 老师可以展示一些实物,如鹰嘴豆和蜜蜂的蜜嘴,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形状和功能。 2. 昆虫的颜色: 老师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昆虫的图片,解释不同颜色对于逃避捕食者和隐藏的作用。 - 例如,绿色的昆虫更容易在绿叶中隐藏,从而减少被捕食的风险。 - 老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或实物展示不同颜色的昆虫,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颜色和环境适应性。 第四环节:讨论与思考 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然选择会发生?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自然选择的结果? - 学生可以提出各种观点,如环境变化、资源竞争、捕食压力等。 - 老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辩论,激发他们思考自然选择的复杂性。 2. 分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选择案例,并汇报给全班。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环境,如海洋、沙漠、森林等,研究该环境中的生物适应特征,并找出相关的自然选择案例。 - 小组可以使用图表、图片或文字来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 第五环节:巩固与拓展 1. 布置小组作业: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然环境,调查该环境中的生物适应特征,并写一篇小论文。论文内容包括: - 环境描述:介绍所选环境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 物种适应特征:列举几个生物的适应特征,并解释其对生存和繁殖的作用。 - 自然选择案例:选择一个具体的自然选择案例,描述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2. 拓展延伸: 介绍一些著名的自然选择实例,如达尔文的雀类研究,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的历史和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 自然选择 内容: - 自然选择的概念:适应环境的有利特征逐渐积累,不利特征逐渐减少 - 自然选择的原理: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 - 实例:鸟类的喙形状、昆虫的颜色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讲解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并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解析。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在实例解析时,老师使用了图片和实物展示,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小组作业的布置能够进一步巩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