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846406

4.2 中位数 教案 2023—2024学年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20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556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位数,教案,2023,2024,学年,青岛
  • cover
4.2 中位数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理解中位数的求法,统计意义,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 2.过程与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用中位数或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全面的多角度的考虑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探究的积极心态,能在自信中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会求中位数,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中位数或平均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求中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几个同学打靶. 1.三个同学 (1)(PPT出示)几个同学的头像,小丽说:高手如云,我的目标只要一般般就可以了。 (2)出示小林9环,小刚6环。小丽思考:要达成自己的目标,需要打几环? (3)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教师追问:还有吗?怎么想的? 要达到她的目标:一般水平,也就是要处在中间位置,板书:中间。 2.五个同学之间的对比 (1)可是现在还没有轮到小丽,小丽是排在第五个进行比赛的。出示另两个同学的打靶成绩,小红4.8环,小明8.2环 (2)这时候小丽又思考了:她该打几环才能达到她的目标呢? (3)学生独立思考,反馈。 你怎么知道是中间?你的意思也就是要排起来,处于中间的位置就是一般水平了,是吧? 3.出示第二组打靶情况 贝贝:8环 兰兰:5环 明明:6环 聪聪:9.4环 丁丁:3.6环 靓靓:7.8环 (1)思考:几环能代表他们这一组的一般水平? 先独立完成,再反馈。 学生有的说是7,有的说是6,还有的说是6.5。在数学方面规定,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7+6)÷2=6.5作为他们的中位数。 (2)把学生说的过程板书: 3.6 5 6 7 8 9.4 (7+6)÷2=6.5. (3)比较第一组的求中位数,和第二组求中位数,有什么不一样? 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为什么第一组可以直接找中位数?第二组不可以直接找中位数? (4)教师总结:看来一组数据中,数据个数是单数个的,只要找中间的这个数就是中位数,数据个数是双数个的,找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二、新知探究 1.中位数的概念及统计意义 一般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奇数,那么处于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偶数,那么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中位数是由它在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据中的位置确定的,因此,它可以反映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2.中位数的求法 第1步:将n个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第2步:当n为奇数时,从一侧数起,第个数据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当n为偶数时,从一侧数起,第个数据和第+1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例题讲解 【例1】小明记录了一星期每天的最高气温如下表,则这个星期每天的最高气温的中位数是( ) 最高气温/℃22242325242221 A.22 ℃B.23 ℃C.24 ℃D.25 ℃ 【解析】将这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1,22,22,23,24,24,25,其中中间的数据是23,所以这个星期每天的最高气温的中位数是23 ℃. 【答案】B 注意:排序是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前提条件,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时,一定要先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根据数据的个数确定中位数. 【例2】五一期间(5月1日-7日),某地每天最高温度(单位:℃)情况如下图所示,则表示最高温度的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24 ℃ B.25 ℃ C.26 ℃ D.27 ℃ 【审题关键】通过读图,将表示温度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是关键. 【解析】把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3,24,24,25,26,28,30,最中间的数是25,则中位数是25 ℃.故选B. 【答案】B 注意:解决折线统计图类问题,关键是理解横轴与纵轴的意义,从折线统计图中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