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4843

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245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7课,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复兴,教学设计
  • cover
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内容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 记住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观点,理解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自主的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仔细聆听教师的讲解,理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通过学习,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会,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战斗精神的了解,培养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树立坚持信仰的顽强意志。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 难点: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教学形式 本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通过情境与问题的设置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也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恺撒大帝、墨索里尼等暴君。这就是意大利———一个神秘的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4—16的意大利,探寻文艺复兴的足迹。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思想史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难点之一。如何让思想史的教学“活”起来?钱穆先生曾经指出:“思想要有事实表现,事背后要有人主持。如果没有了人,制度、思想、理论都是空的,靠不住的。”基于此,从学生熟悉的人和事来导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 一、人文主义的复兴———文艺复兴运动 设计意图:首先分析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通过介绍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的著作及主张来分析文艺复兴的影响。 1、人文主义复兴的原因 问题探究:14世纪早期的意大利是一种什么状况,使得这片土地适宜于长出“人文主义的花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花朵成长的土壤。 教材明确指出:“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产生。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意大利北部城市里的富商、手工工场主、银行家逐渐成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反对世俗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神学的权威。”可见,教材告诉我们,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人文主义花朵的“土壤”。 然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人文主义花朵的原因: (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资产阶级逐步形成壮大; (2)丰厚的古典文化遗产众多人才,造纸术和印刷术广泛使用; (3)古代文化的发现、地理大发现。 2.人文主义复兴的代表人物 (1)“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与《歌集》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说出彼特拉克的哪些主张为他赢得了“人文主义之父”的美誉? 材料一:《歌集》主要歌咏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也包括少量政治抒情诗,诗中赞颂祖国,号召和平与统一,揭露教会的腐化。《歌集》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热爱生活和自然,渴望人间的幸福,追求爱情和荣誉,但不能和宗教传统及禁欲主义思想决裂;有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而又脱离人民,轻视群众。这些矛盾正是从中古过渡到新时代的人文主义者的矛盾。他的抒情诗继承普罗旺斯和“温柔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