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下面有关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氧气易溶于水 C. 固态氧是蓝色的 D. 标准状态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2. 下列操作装置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A. B. C. D. 3.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4. 在实验室里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合适的实验装置是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 A. B. C. D. 5. 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如果先后顺序错误,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下列有关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握紧试管的外壁,再把导管伸入水中 B. 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 C. 先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6.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7. 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 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 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8.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实验装置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硫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解释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更快的吸收白烟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的生成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A. B. C. D. 9. 已知:,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和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生成的质量 C. 固体中的质量 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10. 取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向其中份中分别加入少量等质量的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和锰,分别在某温度下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定产生氧气的质量。然后将剩余固体溶于足量水中,添加过物质的组别试管中均有不溶物,且组成相同。测定结果如下:提示:在加热条件下锰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锰:所有物质中只有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组别 加入物质 无 高锰酸钾 二氧化锰 锰 产生氧气的质量 不溶物的质量 已知,下列关于此实验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锰的加入不利于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B. 残留不溶物的质量关系为 C. 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效果最好的催化剂 D. 不加入其他物质时,任何条件下,氯酸钾都不会发生分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1. 现有氧气、红磷、镁条、氢气、铁丝等物质,按下列要求选择适当的物质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下列法变化: 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_____; 燃烧时生成大量的白烟_____; 燃烧后只有水生成_____; 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_____; 以上反应均属于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12. 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某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则他应 _____填字母。 A.向右盘中加砝码 B.减少药品 C.移动游码 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