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68132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三)(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296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
  • cover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题(1-4单元)(三) 一、选择题(共10分) 1.(本题2分)路转溪桥忽见:(  ) A.看见。 B.同“现”。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路转溪桥忽见”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见:同“现”,显现,出现。 2.(本题2分)下列诗句中描述的季节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A.“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句的意思是: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色。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诗句的意思是:风和日丽的日子在泗水之滨游春,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诗句的意思是:辽阔的干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D.“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代赠二首》,诗句的意思是: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选:A。 3.(本题2分)移舟泊烟渚:(  ) A.水迹。 B.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移舟泊烟渚”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意思:把小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小洲。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4.(本题2分)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后,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文的作者是老含,他是“人民文学家”。 B.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一行骑马来到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 C.课文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D.课文在写景中融入了作者的感受,起到了画蛇添足的作用。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A项错误。本文的作者是老含,他是“人民文学家”。 《草原》这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龙须沟》、《猫》、《四世同堂》等,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B项错误。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一行开车来到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 C项正确。课文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D项错误。课文在写景中融入了作者的感受,起到了画蛇添足的作用。 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一个“美”字,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 ,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写景融入作者的感受,是为了更好地写出作者的感受,并不是画蛇添足。 5.(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抡起(lūn) 岷山(míng) 屹立(yì) B.围歼(jiān) 磅礴(pánɡ) 逶迤(yí) C.沉着(zhuó) 崎岖(qí) 擎着(qín) D.绷脸(bēng) 蒙骗(ménɡ) 憎恨(zèng)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岷山:mín shān位于四川省北部,绵延于甘肃、四川两省交界处 B.正确。 C.崎岖: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擎着:qíng zhé用手向上举、托。 D.绷脸:běng liǎn着脸,表示不高兴;蒙骗:mēng piàn欺骗;憎恨:zēng hèn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