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83691

第24课 愚公移山 教案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172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4课,愚公移山,教案
  • cover
23 愚公移山 一、教学设想: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一则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故事通过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一家人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征服自然的理想。 本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积累文言词汇。让学生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解析能力。并通过品读文中的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创设场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汇,理解文章大意,简析文中人物对愚公移山的态度。 2.分角色阅读愚公与智叟的对话,从中体会愚公、智叟的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习愚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有学习过哪些寓言呢?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明确:嫦娥奔月、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等。 看来大家对寓言的印象还是很深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新的寓———《愚公移山》,去感受一下,文中的这个叫愚公的人他真的很愚蠢吗? (二)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请一位同学来简介这篇课文。 明确:《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2)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如果有错误的地方,班内其他同学纠正。 2.朗读课文: (1)播放录音,请各位同学在听录音的过程中注意朗读的停顿,节奏。 (2)全班齐读课文。 3.结合课本注解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注意积累以下加点词语: 方七百里 本在冀州之南 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 指通豫南 杂然相许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且焉置土石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始龀 始一反焉 虽我之死 河曲智叟亡以应 无陇断焉 4.同桌交互,翻译重点词语和课文。 两人组发言,一人翻译重点词语,另一人翻译句子。有翻译错的地方或者不懂翻译的地方班内其他学生帮助翻译。 5.请同学们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明确: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三) 小结 这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愚公移山》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课后利用时间多记忆本课的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回顾练习: 本文选自 ,是一篇 (体裁),主要叙述写了 。 明确: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是一篇寓言,主要叙述写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2.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深入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和寓意。 (二)问题简析: 课文中主要有哪些人物呢?他们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明确:家人———杂然相许———赞成 愚公的妻子———献疑———质疑、担心 遗男———跳———赞成 智叟———笑———嘲笑 操蛇之身———惧———害怕 天帝———感———感动 (三)课文探究 1.文中有两个人物的名字非常有意思。 明确:愚公,智叟。 2.“愚公”真的很愚蠢吗?“智叟”真的很聪明吗?愚公不“愚”,智叟不“智”表现在哪里?请用“从 词/句中,体现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因为 。”的句型回答。 明确:①从“聚室而谋”中体现了愚公不“愚”,因为他做事之前会和家人商量不盲目去做事。 ②从“年且九十”中体现了愚公不“愚”,因为从这可以看出他年事已高,移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人。 ③从“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体现了愚公不“愚”,因为从这句话中我可以看出愚公有远大的目标。 ④从“笑而止之”中体现了智叟不“智”,因为他没有用长远的目光去看移山这件事,而是盲目的去嘲笑愚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