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84005

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64253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PPT,20张,课件,交融,民族
  • cover
(课件网)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分裂? 乱世? 黑暗? 长时段来看呢? ……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20—589(共370年) 十六国 304-439年 隋唐 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 三国与西晋 秦汉常态 大一统国家 皇权至上 中央集权 官僚政治 儒家正统思想 vs 天下三分 魏:公元220年,曹丕 蜀:公元221年,刘备 吴:公元229年,孙权 西晋 266年,司马氏代魏,建立西晋 263年,曹魏灭蜀 280年,晋灭吴,西晋统一 三 国 西 晋 东 汉 一、 三国与西晋 时间背后的信息 空间背后的信息 西晋历时共50年 八王之乱历时16年 低质量的统一 故事背后的信息 西晋 少数民族内迁 北方流民南迁 石崇王恺斗富 何不食肉糜? 统治阶级 放纵腐化 二、 东晋与十六国 十六国 东晋 三 国 西 晋 匈奴 羯 鲜卑 前赵 北凉 夏 后 赵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凉 西秦 氐 羌 賨 汉 前秦 后凉 后秦 成 汉 前凉 北燕 西凉 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 前秦曾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 中原模式国号、年号 材料一 (司马睿)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 ———《晋书·王导传》 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 材料二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 ———《晋书·王敦传》 东晋王朝在立国的过程中,琅琊王氏贡献最大。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王与马,共天下 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少数民族政权 尚武尚军功 皇权垂拱 颍川庾氏、谯国桓氏 陈郡谢氏、太原王氏 士族当权 二、 东晋与十六国 十六国 东晋 三 国 西 晋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九品中正制 士族政治最主要的特权在于其选官特权,凭借门第而世居高位,还引发了制度层面的变动。 “士族政治”指士族的政治社会特权,是相对于官僚政治而言的,存在于整个魏晋南北朝。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士族政治 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变态”之一:士族政治 三、南朝与北朝 十六国 东晋 三 国 西 晋 南朝 宋齐梁陈 少数民族建立政权 420-479年 479-501年 501-557年 557-589年 北朝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北魏 控制区域 逐渐缩小 都城:建康 少数民族的社会组织、部族风习有异华夏,建立政权后又开始直面农耕区旧有的政治文化遗产。这样一来,中国北方也就成了不同政治传统的交糅碰撞之所了。帝国制度史上的“胡汉”问题初次凸显出来,出现了胡汉杂糅、胡汉分治等等制度“变态”。 “变态”之一:胡汉杂糅、胡汉分治 寻找那些抑制“旁逸斜出”,并最终使历史步伐回归于“中轴”的力量和条件。 一、 政治“变态”的回归———皇权重振 回归“常态”的力量之一:政治推动力———制度认同 士族腐朽不堪,不能担任武职,庶人出身的人便以武职为升官的阶梯。南朝四个开国皇帝均为庶族出身,先掌握军队,而后夺取政权,提拔庶族官员作为自己的辅佐。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士族衰落 皇权重振 异族皇权强化 十六国、北朝 南朝 曹魏皇权低落,皇陵就没有封土。而前赵刘曜为自己建寿陵,周回四里,下深二十五丈;为其父、其妻建陵,“下铜三泉,上崇百尺”,费用以亿计,用了六百万个劳动日。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十六国的君主拥有强大的军事专制权威。 二、 经济格局的调整———江南经济的开发 观察:从这两幅图中得出怎样的信息? 江南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纺织业、造船业、陶瓷业、造纸业等取得明显进步 商业城市增多 西汉经济分布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分布 思考: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二、 经济格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