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990981

第15课 诫子书(课件)(共27张PPT)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14176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年级,五四,统编,上册,语文,27张
  • cover
(课件网) 诸葛亮 子 诫 书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认识作者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猜猜他是谁? 认识作者 诸葛亮(181—234) 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 ·故事: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 ·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俗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认识作者 ·诗句: 1.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2.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歇后语: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书”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又叫“尺牍[dú]”或“信札[zhá]”。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文体常识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54岁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 《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创作背景 淡泊( bó ) 致远( zhì ) 淫慢( yín ) 励精( lì ) 险躁(zào) 穷庐( lú ) 学习字词 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①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②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③行:行为,操守。 ④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⑤以:用。 ⑥修身:修养身心,努力提高己的品德修养。 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理解课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①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②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③明: 明确、坚定。 ④宁静:这里指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⑤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译文: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理解课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①广:增长。 ②志:志向,这里指立志。 理解课文 译文: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 ①淫:放纵。慢:懈怠。 ②励:振奋。 ③险:轻薄。 ④治:修养。 理解课文 译文: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①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②去:失去,丧失。 ③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④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接纳,世:世俗,社会。 大多不会被社会所接纳。 ⑤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⑥复:又、再, 及:来得及。 译文:年华随着光阴流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