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96998

14.2《变形记(节选)》过关练习2(含答案)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535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4.2,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14.2《变形记(节选)》组卷网,总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亲和力 一剑双雕 瓶颈(jǐnɡ) 蓦然醒悟(mù) B.反映堆 披星戴月 粗犷(kuànɡ) 箪食壶浆(sì) C.公信力 翻天复地 内疚(jiū) 纵横捭阖(bǎi) D.综合征 不蔓不枝 劲(jìng)旅 人才济济(jǐ)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城市,当时的布拉格孕育了一批杰出的犹太知识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卡夫卡曾经说过:“我不是对文学感兴趣,而是我本身就是由文学构成的,我不是别的什么,也不可能是别的什么。” ①在这些人当中,卡夫卡毫无疑问是对20世纪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世界级作家 ②当然,类似先例在各国的文化史上不胜枚举,原因也大同小异 ③然而他在世时基本默默无闻 ④难以被当时的社会理解和接受等 ⑤这些人有很多共同特点:都出生于富裕的商人家庭,都在德语文化中长大,遵父命在大学里学习法学等显学,却不愿子承父业,而是希望成为无法养家糊口的作家 ⑥但是,在我看来,卡夫卡之所以死后才享誉世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文学创作 A.③①④②⑤⑥ B.③①⑤⑥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 D.⑤①③⑥④②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善于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善于学习,其结果或者事倍功半,或者隔靴搔痒,甚至会适得其反。 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这些抑扬顿挫几代人耳熟能详的童谣,也慢慢湮没在岁月的光阴里,难以重见天日。 ③很多老专家老学者,更是目不窥园,淡定自若,潜心学术,心无旁骛,成果丰硕。 ④日常工作生活中,一个人举手投足、闲言碎语、对某件小事的态度,往往能折射出其为人处世的准则、作风的好坏,甚至品质的优劣。 ⑤我们看到的苏东坡,永远是一派载酒载歌,自得其乐,困厄来临也等闲视之的豁达而又潇洒的形象。 ⑥用户更希望在平台上看到优质内容,并不想要一个苦心孤诣赚钱或者让用户花钱的平台。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促织》中斗蛐蛐这一段我想用这个词来概括,叫“推波助澜”。第一是推波,第二是助澜。这个推波相当考究,蒲松龄这一次没有压,是扬,扬谁?扬别人,扬那个好事者的“蟹壳青”,一下子把它推到了战无不胜的地步。这等于还是抑了。请注意一下,“蟹壳青”这个名字很重要,人家是有名字的,是名家,成名的这只小促织呢?属于“刀下不斩无名之鬼”的无名之鬼。结果很简单,“无名之鬼”赢了,“推波”算是完成了。在我看来,这个推波完成的很好,不过,它可没什么可说的。为什么呢?小说写到这一步大部分作家都能完成,我真正要说的第二个,是助澜。这才是这篇小说的关键。 ②我想说,人的想象有它的局限,有时候,这个局限和想象本身无关,却和一个人的勇气有关。如果一个普通的作家去写《促织》,他会怎么写呢?他会写这只促织一连斗败了好几个促织,最后,天下第一,然后呢,当然是成名完成了任务,成名的一家就此变成了土豪。如果这样写,我想说,这篇小说的批判性、社会意义一点都没有减少,小说真的完成了。 ③现在的问题在这里:乔丹摆脱了所有的防守队员,一个人来到篮筐下,他是投还是扣?———投进去是两分,扣进去还是两分,从功利目的性上说,两分和两分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乔丹是这么说的:“投篮和扣篮都是两分,但是,在我们眼里,扣进去是六分”。 ④“我们”是谁?是天之骄子,是行业里的翘楚,“我们”和普通的从业人员是不一样的。在“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