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38768

第一单元 第04课时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日期:2024-05-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120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一,人教,上册,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 cover
第一单元 第4课时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设计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通过利用身边熟悉的“标准”,进行推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巩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量感。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重 点 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难 点 在明确长度单位过程中学会思考、比较。 学情分析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初学厘米和米的基础上学习的。 二年级的孩子刚学习这两个长度单位,很容易把这两种概念混淆。一是在语言上的混淆,二是在长度观念上的混淆。学生在描述物体的长度时一味追求用尺精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而面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较弱。 针对学生在应用时出现的长度单位概念模糊不清的情况,教学建议复习厘米和米,用手比划1厘米和l米的长度,让学生在头脑中对1厘米和1米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 再让学生通过经历观察、感知、推测、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量感。为今后学习分米等长度单位打好基础。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厘米尺、米尺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 创设“你问我答”的游戏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共情”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知识的兴趣,感受使用长度单位的意义。进一步为后面研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作铺垫。 温故知新: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小结: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 1米=100厘米 你问我答:老师随意说出一个长度,你需要用手或者身体的某个部位比划出这个长度, 同学之间也可以合作。 比划1厘米、一拃长、1米 你的身高约( )厘米,也就是( )米( )厘米。 3.引入课题 厘米和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学习任务一:找标准,比较、推测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经历观察、感知、对比、推测等数学活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讨论,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身边的“标准”,选择有可比性的事物作比较,利用推算法、类比法和排除法进行判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量感。 课件出示: 一、明确问题 1.猜测:你估计一下旗杆的高度是多少吗? 2.思考:(1)哪位同学知道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假设旗杆高是13厘米,怎么验证这句话对错? 3.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二、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1.找厘米作单位的物体为标准 (1)方法:学生可以通过用手比划1厘米、1拃长等,推断出旗杆的高度不是13厘米。 (2)小结:判断是否用厘米作单位,我们可以选择身边熟悉的比较短的物体,如比划1厘米、1拃长等作为“标准”,再与之进行对比、判断。 2.找米作单位的物体为标准 (1)思考:假设旗杆高是13米,我们可以找哪些参照物作为标准呢? (2)方法:利用学生自己的身高和旗杆的高度对比,学生身高1米多,估测旗杆的高度相当于10个小朋友的身高,大约是13米。或利用米尺的长度与之对比。也可以得出结论:旗杆的高是13米。 (3)小结:判断是否用米作单位,我们可以选择身边熟悉的比较长的物体,如身高等作为“标准”,再与之进行对比、判断。 三、解答合理吗? 1.想法:借助身边十几厘米高的物品来比较,旗杆的高度和学生手上用的铅笔、尺子、书本的宽的长度进行比较。比如,数学书的长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不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