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38903

第三单元 第3课时 观察不规则立体图形(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日期:2024-05-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873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三,单元,3课时,观察,不规则,立体
  • cover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通过直观感知、尝试探究、动手拼搭、拍照验证,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2.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关系,在空间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转换中发展空间观念。 3.掌握通过三视图可以唯一确定一个简单的几何体。 重 点 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能联系实物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思考。 难 点 尝试不同的摆法,探寻减少或增加小正方体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观察由4-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辨认从不同面看到的形状,体会所观察到的对象的空间特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通过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物体形状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直觉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也为以后观察物体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核心素养 进一步培养发展直觉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第三单元 第3课时 观察不规则立体图形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引“探究” 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学习过《题西林壁》这首诗?苏轼的这一首《题西林壁》,描写的是江西庐山的景色,其中有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意思是说横向看庐山,它是一座岭;从侧面看庐山,它则是险峻的奇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从远近、高低不同去看庐山,它更是千姿百态,气势各不相同。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2. 提问: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3. 学生独立思考。 4. 交流:这首诗告诉我们:观察一个物体,单从某一个角度去看,有时很难正确判断,要看清事物的真相,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5. 提问:看一看,这些图形是哪个方向看到的? 依次出示物体不同方向的图片。 学生自行辨认。 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不规则立体图形。 学习任务一:观察不规则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经历观察、摆放物体的过程,积累辨认物体平面视图的经验,使学生充分感受物体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以灵活多样的问题方式,启发不同层次的数学思考。】 新知探究—习“方法” 1.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课件出示教科书P34-P35例3。 例3: (1)操作与观察 操作:摆出右边的物体,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再连一连。 学生自行观察并尝试辨认连线。 (2)观察与分析 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观察摆出的物体。 1)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2)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3)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由四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总结: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稍微复杂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时,可以先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描述出看到的图形,再同已知图形对比,判断出已知图形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得到的。可以先确定每个面能看到几个小正方形,再具体分析每个面的形状。 提问:你能根据看到的图形连一连吗? 2.物体摆放结构发生变化时的视图 (1)画一画 提问:如果摆成右边的样子,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学生自行绘制图形并交流。 (2)观察与比较 谈话:对比这两个物体,我们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学生自行对比两个物体前面、右面和上面的视图。 易错警示:从上面、右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前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3.回顾与反思 思考:观察或摆放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1)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稍微复杂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时,可以先确定每个面能看到几个小正方形,再具体分析每个面的形状。 2)当物体摆放的结构发生变化时,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图形形状往往也会发生变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