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83033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5043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秋思,教案
  • cover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教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一、学情分析 古典诗文是我国历代诗人词家经过千锤百炼锤炼出来的完美艺术精品,它优美的语言、淳美的形象、挚美的情感、泛美的彩画等,是其他任何艺术无法相比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中的小令更是堪称艺术成就之佳作。教学这首散曲必须先调动学生学习曲的主动性。使学生既能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功,又能提高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受到如临其境的感染。为此,应采用渗透式教学法,即在朗读、背诵中渗透音乐美,在意境中渗透绘画美,引导学生动脑又动笔,激发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潜移默化,启迪艺术灵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学习散曲常识。 2.借助品读、想象,领会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 3.体会诗人悲秋思乡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悲秋思乡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情景激趣 新课导入】 古代诗文是我国文化长廊中的瑰宝,唐宋时期,诗词发展达到顶峰。唐代是诗歌最繁荣的时代,宋代的词也相当的繁荣。唐诗宋词我们已经学了很多,那么,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元曲。那么,元曲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艺术形式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马致远的一首《天净沙·秋思》。(ppt展示诗歌)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愁,缘何而起?“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天净沙·秋思》一文,虽寥寥数语,然字字血,声声泪,荡气回肠,千百年来不知征服了多少读者的心。 第二板块 【检查预习 了解情况】 ·作者介绍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戏曲家。因一曲《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其在散曲上的成就,为元代之冠。明代贾仲明称他为“曲状元”。 年轻时热衷进取功名,然而仕途并不显达,晚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作品豪放清逸,杂剧以《汉宫秋》为代表。 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检查预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天净沙: ②昏鸦: ③古道: ④西风: ⑤断肠人: ⑥天涯: 明确:①曲牌名②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③古老荒凉的道路④寒冷、萧瑟的秋风⑤形容悲伤到极点的人⑥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第三板块 【文学常识 素养积累】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剧曲;二是散曲。散曲分为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和小令(只有一支曲子)两种。 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大多数为只曲,每首各自为韵,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短词。这首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 第四板块 【初读古诗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思考这首散曲哪些词语可以表现作者的伤心之情。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 整体把握诗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诗句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干枯的藤条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思考:写“枯藤老树昏鸦”意图何在? 明确:烘托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