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083261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17.云量和雨量(教案)

日期:2025-04-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156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雨量,教案
  • cover
17.云量和雨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时备课参考模板 课题:17.云量和雨量 适用年级:三年级 一、目标确定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 1.课标分析(1)课标论述:《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学科核心概念:10. 地球系统。3~4年级学段 学习内容:10.1 天气和气候。3~4年级学段 内容要求:②学会使用仪器测量记录气温、风向、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3~4年级学段 学业要求: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使用仪器测量气象数据。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气象数据,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建立气象数据与天气状况之间的联系。 (2)课标分解: ①学什么:云量是云占天空面积的多少,什么是晴天、多云、阴天。雨量是单位时间内雨的多少。 ②怎么学:探究云量的多少对应的天气和探究雨量的多少对应雨的级别。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设计雨量器装置。 ③学到什么程度:分析课标中 3-4年级学段的学习目标,我们认为:“探究云量的多少对应的天气”通过探究天空中云所占整个天空的比例,大体界定天气,一天中天气情况并不是固定的。“学会使用仪器测量记录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通过讨论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利用自制雨量器测量描述天气状况。 2.教材分析 《云量和雨量》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测天气”的第 2课。本单元四课是按照“由分到总”的结构来安排的。本课位于本单元的第一级主题:云量、雨量的测量。本课首先通过观看图片,了解划分云量的方法———四分法。接下来观察并描述天空中的云量,猜测云量与雨量的关系。教材分为云量与天气和降水量两个部分,分别用图片、示意图、表格等方式介绍了云量、云量与天气之间的关系、降水量以及降雨强度等级表。学习了云量和雨量之后,讨论判断雨的大小,知道雨是可以测量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雨量器,明确雨量器的重要性,并且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对一周的雨量做测量和统计。本节课由于可能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来记录户外降水量数据,需要学生将制作好的雨量器带回家,教师提前考虑好材料准备和时间。最后认识到下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好处和坏处。 3.学情分析 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认知特点学生对于云量不熟悉,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云量的观察较少,有时更多的关注云的形状,对于云的多少,特别是占天空面积的多少并没有太多关注。学生生活中经常听到晴天、多云、阴天这样的描述天气的词汇,但是更多的是用这些词来描述整体的天气状况,而不是根据云量来进行判断,学生会通过用手感知、听雨声音的大小、看积水的深度、雨花蹦溅的程度来判断降雨的大小,通过自己的出行或看到的新闻画面知道降雨对人们的出行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学生对于云量、雨量的认识往往是不科学规范的,对于气象学上的云量及雨量的检测方法都不是很熟悉,而降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认识仅有影响出行的感性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学习目标 (一)四维目标科学观念: 1.知道云量是云占天空面积的多少,知道什么是晴天、多云、阴天。 2.知道雨量及对应的降水强度。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雨量器的制作. 4.知道下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好处和坏处。 科学思维: 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云量的多少对应的天气和探究雨量的多少对应雨的级别。 2.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设计雨量器装置。 探究实践: 1.通过使用工具探究雨量,可以使数据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2.通过动手制作工具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的能力 态度责任: 1.了解云量对天气的影响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了解降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能够用具体的云量来表述天气情况。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