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04436

7《呼风唤雨的世纪》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269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呼风唤雨的世纪,阅读,解题,答案
  • cover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阅读理解题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qǐ shì( ),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chōng dāng( )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那些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qīng ér yì jǔ( )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着一个鸡蛋使劲地捏,可是( )怎样用力,( )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蛋壳怎么这样牢固呢?科学家们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这个问题,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 )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们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 )轻便( )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的建筑物,都是这种“薄壳结构”的屋顶。 此外,人们还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自然界的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根据拼音,文中括号里应填的词是 、 、 。(按顺序)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写到第4自然段中的括号里。 之所以……是因为…… 无论……都…… 既……又…… (3)这篇短文的中心句是( )。 A.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B.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的建筑物,都是这种“薄壳结构”的屋顶。 C.自然界的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D.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读短文,填一填。 ①工程师模仿鲸的外形特点,改进船体的设计,提高了 。 ②鸡蛋的壳能够把受到的压力 ,根据这种 的特点,建筑师设计了 和 等著名的建筑。 ③人们模仿蝙蝠发明了 ,模仿袋鼠造出了 ,模仿 制成了 。 (5)“自然界的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界的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吗?是。 B.自然界的生物确实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C.自然界的生物确实是人类的好“老师”呢! D.自然界的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6)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自然界的鲸、袋鼠是人类的“老师”。 B.人类的许多发明是模仿了生物的某些特点。 C.自然界中的生物很聪明。 D.动物可以被人类利用。 (7)文中讲述了蝙蝠、鲸、袋鼠等动物是人类的“老师”,联系全文,从“植物是人类的‘老师’”这一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问题: 答案: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脑的潜力 ①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②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 ),智慧的藏府,创造的( )。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③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④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 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 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⑤人的大脑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