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2011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蒹葭》导学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7次 大小:188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高中,语文,一册,第五,单元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蒹葭》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经》相关文学常识;熟读成诵。 2.能力目标: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把握“伊人”的形象。 3.情感目标:体味诗歌的音韵美、画面美、人性美、主题美,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画面美。 2.把握主人公形象,感受诗歌人性美。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音韵美、主题美。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可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音乐) 教师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 ,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什么吗?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记录。这节课我们走进《蒹葭》,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 (二)指导学习《诗经》有关文学常识(引导参照课后思考第二题,没有的内容教师补充。)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 ,共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 篇,又称“ 诗 ”或“ 诗三百 ” 。内容上分为 《风》 、 《雅》 、 《颂》 三个部分,表现手法分为 赋 、 比 、 兴 ,合称《诗经》“ 六义 ”。其中“国风”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 现实主义 创作风格。《诗经》的句式以 四言 为主,多采用 重章叠唱 的形式。 21教育网 (三)自由朗读全诗,感受音韵美 (此环节先调动学生发现本诗的形式特点,然后教师就此略加点拨、总结)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朗读。 2.音韵美体现 (1)大都是四言的语句形式,朗读时采用“二/二”拍,读起来整齐,节奏感强; (2)作品押“ing”“i”“i”韵:; (3)重章叠句,叠句如:苍苍、萋萋、采采; (四)赏读课文,感受画面美 1.小组讨论问题 ①诗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生活?又写的是一天中的哪个时间呢?写出判断的依据。 秋季(深秋)。清晨。依据:白露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 ②你认为诗中描写的这个季节通常应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呢?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秋天是一个萧瑟肃杀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凄凉的季节……21cnjy.com ③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请按下边的示例写出。 示例:芦 苇 ——— 丛生茂密。 白露秋霜 ——— 洁白,晶莹 河畔道路 ——— 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秋 水 ——— 柔和,沉静,澄明,清冷 晓 雾 ——— 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④现在你能否说说诗歌通过这些景物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氛围、境界)? 营造了一个清冷、孤寂、凄美、迷离……的意境。(氛围、境界) 2.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意境 蒹葭(芦苇)、白露、秋霜、河畔道路、秋水、晓雾 请同学们借助上述几种景物,把在你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4~5个句子描绘出来。 (要求:只写景,不写人。) 示例: 深秋的清晨,霜浓雾重,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那一大片丛生的苍苍芦苇。 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之上,晓雾朦胧,烟水迷离…… (可请学生读出自己写的语句,大家交流。) (五)、研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思考:上述境遇中,主人公在做什么呢?表达出怎样的心情呢?(小组讨论) 主人公在寻找“伊人”追求“伊人”——— 依据“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心 情(提示:可通过文中词语推断,并概括): ①“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从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 ②“宛”,“好像”“仿佛”之意表达主人公寻找不到时的失望、怅惘、痛苦。 2.思考:主人公的形象如何?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①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 依据:“道阻且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