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25316

27《故事二则》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292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故事二则,阅读,解题,答案
  • cover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阅读理解题 1.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完成练习。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山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3000余年间的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多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1)请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故事情节,借助小标题复述故事。请给每个自然段拟一个小标题。 第1自然段: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3)读文中画“ ”的句子,从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4)文章最后一句话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5)你觉得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2.阅读与赏析。 孔子学琴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弹琴、鼓瑟(sè)、吹笙 (shēng)、击罄(qìng),他样样都会,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孔子从不满足。五十岁那年,他还特意向著名音乐家师襄学琴。 师襄将一首曲子教给孔子练习。一晃十天过去了,师襄还不见孔子来学新的曲子,感到有些奇怪,便去看个究竟。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师襄轻轻走进屋里,对孔子说:“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连忙站起来,诚恳地说:“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说完,又席地而坐,继续弹奏起来。 过了几天,师襄又来看孔子练琴。他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便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摇摇头说:“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 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师襄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一曲弹完,好半天,师襄才醒悟过来。他快步走了过去,激动地说:“你已经弹出了乐曲的思想感情,领会了音乐的精神,可以学一首新曲子了!”孔子又摇摇头,认真地回答:“不行啊,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说完,又沉浸在了琴声里…… 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师襄又来听孔子弹琴。他静静地坐在孔子身旁,感情随着抑扬的琴声起伏不平。突然,琴声戛然而止,孔子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就是体恤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师襄一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